泱泱中华,数千年文脉流传,有多少古籍需要修复,又有哪些珍贵古籍的修复案例?
古籍保护包含哪些领域?古籍修复有哪些黑科技?
现代科技不仅可以测试纸张,还可以鉴定钤印时间以判别真伪;装具的性能不是只凭肉眼判断美观与否,更有各种材质和制作标准……
读《芸编焕彩:古籍保护修复新探索》,走近真实的古籍修复现场。

《芸编焕彩:古籍保护修复新探索》
陈红彦 刘波 主编
田周玲 胡泊 副主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5年7月
对于古籍保护修复的从业者,这本书是了解业界动态、学习具体案例操作过程复盘的实战宝典;
对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这本书是一个了解古籍保护修复现状,学习装裱修复和鉴定等方面知识的窗口。

内容简介
《芸编焕彩:古籍保护修复新探索》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近年来关于古籍修护研究论文的精选集。不仅有对古籍的理解、修复技艺的传承,还有最新的科学技术、显微镜下的细节、各种国家标准的建立、海内外研究进展等等。内容覆盖范围广泛,研究深入,全面展现了当前古籍保护修复工作的理论深度、技术广度与实践精度。
全书收录论文42篇,系统性地划分为八大主题:
01.文献保护修复综论:从宏观层面回顾发展历史,探讨保护理念、管理策略与发展方向。
02.重大修复项目经验总结:聚焦《永乐大典》、敦煌遗书、“天禄琳琅”等国家级重点修复项目。
03. 文献修复案例分析:从每一步操作细节复盘珍贵舆图、人物画像乃至西方古籍修复等个案。
04. 古籍装具材料与制作:古籍修复最基础的工作要素如函套、书盒、书柜等装具的选材、设计、工艺,及其对古籍长期保存的防护效能。
05. 纸张检测与脱酸:结合现代科技,运用科学仪器分析、为古籍纸张脱酸,以便长期、无损保存文献。
06.挥发物检测与分析:关注库房环境及装具材料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不仅保护古籍文献,也保护工作人员。
07.有害生物防治:研究古籍库房及文献载体中虫霉等有害生物的驱除和防治。
08.文献保护新材料与新方法:综述海内外前沿研究成果,结合具体案例分析。
本书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并举,不仅是古籍保护修复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深化理论认识、提升技术能力、交流宝贵经验的重要参考书和实用工具书,更能为相关科研院所的研究者、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乃至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修复人员提供极具价值的借鉴。

目录
序:芸编焕彩,穿越千年 / 陈红彦
第一辑 文献保护修复综论
国家图书馆古籍文献修复保护近年发展回顾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 陈红彦
科技赋能,古籍修复保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 陈红彦
图书馆文献修复室设计工作探析 / 胡泊
文献脱酸保护实验中心建设纪实 / 张立朝
第二辑 重大修复项目经验总结
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修复在古籍修复事业发展史上的承上启下意义 / 胡泊 萨仁高娃
国家图书馆新入藏西夏文献保护修复述要 / 谢谨诚
国家图书馆藏BH4-333 号西域文献的修复 / 侯郁然 胡玉清
国家图书馆“天禄琳琅”专藏修复札记二则 / 朱振彬
脆弱文献的修补、加固与补纸的选择加工——“天禄琳琅”藏书《唐文粹》修复纪要 / 田婷婷
一种特殊“接背”方法在古籍修复工作中的应用——以国家图书馆“天禄琳琅”专藏《汉书》单册修复为例 / 崔志宾
第三辑 文献修复案例分析
横批舆图《山东运河十三闸暨引河湖坝全图》修复概要 / 谢谨诚
旧裱料的保留与利用——以《宁波府城至镇海关外七里屿放大全图》修复为例 / 崔志宾
水油纸样式雷图档的修复——《外务部定准十洲尘静地盘平样》修复案例 / 郭志新
南宋石经《毛诗》拓片的修复镶衬 / 刘峰
馆藏《清代绢本祖先画像》修复小记 / 胡泊
两件新善本的修复探索 / 田婷婷
欧洲传统书口镶金工艺 / 胡泊 彭福英
第四辑 古籍装具材料与制作
关于国家标准《古籍函套技术要求》的说明 / 龙堃 周崇润 田周玲 易晓辉 张铭
古籍常用装具的选择和函套制作 / 刘炳梅 侯欣瑜
浅析木质装具对古籍文献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 易晓辉
浅议桐木作为文献装具用材的可行性和利用前景 / 易晓辉
古籍装具用纸板的安全性分析 / 龙堃
第五辑 纸张检测与脱酸
纸张理化指标与老化时间的统计学分析 / 田周玲 张铭 任珊珊 龙堃 闫智培 易晓辉
传统生料法与熟料法手工竹纸性能差异研究 / 易晓辉 李英 雷心瑶
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在古籍纸张性能分析中的可行性研究 / 易晓辉 龙堃 任珊珊 张铭
纸质文献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龙堃
国内纸质文献脱酸研究进展 / 张铭
酸化图书批量脱酸处理实践 / 张铭 田周玲 任珊珊 龙堃 易晓辉 闫智培
第六辑 挥发物检测与分析
图书馆文献库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监测与分析 / 龙堃 闫智培 易晓辉 张铭 任珊珊
浅析书库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龙堃
博物馆展厅中的挥发性有害物质分析研究 / 龙堃
热脱附—气质联用法无损测定函套中挥发性物质的探索研究 / 龙堃 易晓辉 田周玲 任珊珊 张铭
第七辑 有害生物防治
文献有害微生物研究进展 / 任珊珊
古籍书库空气真菌种属调查 / 任珊珊
公共图书馆中图书的消毒灭菌方法简述 / 龙堃
浅议图书馆水害后清理和消毒工作 / 闫智培
基于标准的图书害虫监测研究 / 任珊珊
第八辑 文献保护新材料与新方法
浅议人工合成聚合物对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 / 闫智培
细菌纤维素在文献保护中的应用 / 张铭
钢笔墨水字迹在不同老化条件下消褪实验研究 / 张铭
纸质文献消褪字迹恢复方法研究 / 张铭
分析检测技术在朱砂印泥研究中的应用 / 张铭
成像材料的保存与保护 / 闫智培

本书特色
01.
本书侧重实战,包含大量具体案例分析,按步骤逐一讲解修复思路与操作过程,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


02.
修复案例配有大量实拍图,更易理解。部分精彩图片于书前彩印,更清晰直观。
敦煌遗书修复前后对比图

敦煌遗书修复前

敦煌遗书修复后
“天禄琳琅”专藏元刻本《事文类聚翰墨全书》修复前后


03.
不仅有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更有国家标准、专利、高科技仪器和海外研究动态,体现古籍保护修复新业态。



04.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原馆长陈红彦作序,回顾我国古籍修复保护事业发展历程,总结已取得的辉煌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
本书主编陈红彦、刘波,副主编田周玲、胡泊,论文作者均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长期奋战在保护修复一线的专业人员,兼具扎实的专业素养、较高的学历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陈红彦, 198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同年入国家图书馆从事古籍整理、编目、保护、管理、文化推广和人才培养工作。曾任善本特藏部副主任、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展览部主任、古籍馆馆长。现为二级研究馆员、中国社科院大学研究生导师、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古籍整理与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暨文化名家人才,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与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主编、撰写有《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献的修复与保护》《清人诗文集珍本丛刊》《明人诗文集珍本丛刊》《国家图书馆藏汲古阁稿抄本汇编》《芸香纷馥——古籍保护的探索与实践》《历劫重光的旷世宏编——永乐大典》等。
刘波,湖南新宁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副馆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国家图书馆与敦煌学》《敦煌西域文献题跋辑录》《赵万里先生年谱长编》《赵万里传》等。
田周玲,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保护组组长,研究馆员,古籍保护科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ISO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注册专家。从事文献损毁机理、保护技术、材料和装备方面的科研攻关和科技创新。2021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胡泊,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修复组组长,副研究馆员。2008年起从事文献修复工作,全面掌握古籍、字画修复技法及西方精装古籍修复技术,曾参与敦煌遗书、西域文献等重点修复项目。2021年被聘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导师,2022年被评为第十六届全国技术能手。

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实景图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修复组
国图古籍修复工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9年建馆之初,1953年为修复《赵城金藏》正式成立图书修整组。几十年来,文献修复组先后完成包括《赵城金藏》《永乐大典》、“西夏文献”、“敦煌遗书”、“天禄琳琅”在内的大量国宝文献的修复工作,传承传统修复技法与国图百年修复经验,坚持以传统技法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方法,不断将更多科学修复方式和修复理念融入到当前的古籍修复工作中。2009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和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2014年荣获第五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018年获评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青年文明号”,2023年获评第21届“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保护组
成立于1981年,原名图书保护组,隶属于善本特藏部。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后,建立古籍保护实验室。2011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实验研究组与古籍馆图书保护组合并,更名为文献保护组。2014年成为古籍保护科技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国家古籍保护科技重大需求和战略目标为导向,主要开展馆藏文献载体损毁机理研究、保护技术研究、保护用品与设备研发、保护标准和规范研究。在文献载体、字迹及保存环境研究、有害生物防治、文献脱酸、保护标准制定和基础理论探索等方面,都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