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工作,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自上世纪60年代悄然启幕,历经数十载风雨,逐渐在80年代崭露头角。
回溯至上世纪60年代,白放良先生以其深厚的学识,撰写了《古籍装修技术》等专业著作,为陕西省馆古籍修复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80年代,梁晋保先生参与修复了法门寺出土的上百册藏经,为这一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5年,随着古籍修复组的成立,古籍修复工作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人员不断扩充、硬件设施日益完善的背景下,修复组先后完成了明嘉靖四十三年《字学大全》、万历六年《史记钩玄》、明崇祯元年《诸器图说》等近百部善本古籍及馆藏拓片近万幅的修复保护工作,为古籍的传承与保护奉献了一份心力。

2015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陕西传习所”获批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万群担任导师,并启动了陕西省图书馆馆藏清雍正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修复保护项目,为古籍修复领域集中修复馆藏大型珍贵古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依据。2016年、2017年、2024年,陕西传习所承办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三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进一步扩大了其在行业内的深远影响。
2019年6月,陕西省图书馆成功获批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书,开启了对外合作的新篇章。传习所先后完成了“西安碑林博物馆珍贵古籍《陈书》《厚乡录》《滹南遗老王先生文集》修复与保护项目”、“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珍贵古籍修复保护项目”等多项重点古籍修复保护项目,为古籍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2024年5月,国家古籍技艺传习中心——陕西传习所第一批五名学徒正式出师。学徒们运用九年来的所学,精心准备了传统中文古籍样书,西文样书,经折装,册页装,拓片,字画等多件作品,展现自己拜师以来习得的种种技艺,充分展现陕西传习所学徒数年来的所得。
除了修复工作,传习所还肩负着全省各级古籍收藏单位专业技术指导、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等重要使命。目前,传习所以传帮带的方式,为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北大学图书馆、陕师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陕西学前师范图书馆、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西安国家版本馆等文博单位、高校团体培养了多名古籍修复人才,向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榆林星源图书楼、绥德师范学校、汉中汉台区图书馆、商州区图书馆、勉县图书馆等古籍收藏单位提供了古籍保护专业技术指导,为古籍的传承与保护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古籍,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古籍工作,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陕西传习所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己任,在工作中朝乾夕惕,庚续技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供稿:陕西省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