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动态
学徒成长记 |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风采
时间:2025-04-28 来源:福建省图书馆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于2016年10月18日在福建省图书馆挂牌成立,聘请上海图书馆资深古籍修复专家邢跃华先生为传习所导师,福建省图书馆林凤为助理导师,建立了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福建传习所第一批5名学徒于2022年顺利出师,第二批3名学徒已正式拜师受训。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揭牌

一、加强科学修复,提升古籍修复硬件水平

福建传习所场地面积约220㎡,修复设备齐全:配备多功能古籍修复工作台10台、大裱桌2台、除尘修复台1台、电动压平机8台、手动压平机4台、活动裱墙2组(10面)、西文文献修复设备2组、大型切纸机1台、纤维检测仪一台等。此外,福建省图书馆于2016—2017年多次采进了闽省宋、明石刻碑铭,共计14块,交由传习所存藏及教学研习使用。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全景

二、采取系列措施,强化古籍修复人才培养

首先,福建传习所自挂牌成立以来,主办或承办各类古籍修复方向的培训班共计12期,先后邀请了邢跃华导师,上海图书馆资深碑帖鉴定专家仲威及著名传拓大师李仁清三位先生莅闽授课。

其次,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该校聘请传习所助理导师林凤为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客座教授,将修复技艺带进校园。

另外,在三明学院图书馆建立“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三明学院古籍修复站”,建立“国家—省—市”三级架构的古籍保护体系。

近十年来,传习所累计培训公藏单位古籍修复人员240余人/次;参与举办20余场非遗展示活动,让曾经藏在“深闺”的古籍修复技艺走向民众。2017年“古籍修复技艺”入选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习所学徒林凤、宋丽钦先后被评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邢跃华导师授课

李仁清老师授课

三、传艺更重传心,助力馆藏珍贵拓片获新生   

福建省图书馆藏《重修忠懿王庙碑铭》《天妃灵应之记》拓片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重修忠懿王庙碑铭》记录了闽王王审知的治闽事迹。《天妃灵应之记》将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郑和下西洋与起源于福建的妈祖信仰联系起来,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物。这两件拓片尺幅巨大,破损严重,有老化、虫蛀、断裂及部分碑文缺失等,修复难度大。

“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在邢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学徒们的用心襄助下,完成了堪比“工程”的修复作业。这不仅仅只是完成了两件拓片的修复,其于省图书馆乃至全省的古籍修复事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两件珍贵馆藏拓片的修复,传授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对敬惜字纸、爱护文物精神的一种传承。

《重修忠懿王庙碑铭》修复前

《重修忠懿王庙碑铭》修复中

未来,传习所将以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为标杆,多向发力,一方面注重修复硬件的完善,通过场域改造优化传习所作业条件,用科技赋能让古籍修复更科学、更规范;另一方面注重软件升级,通过专业人才公开招聘、专项技能内部培训及申报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以项目建设带动人才发展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古籍修复团队的综合实力和业务水平。经过时间的积淀、实践的锤炼和全体修复人员的努力,带动全省古籍修复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4年10月美国俄勒冈州图书馆来馆参观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