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动态
回顾与展望 | 全勤:图书馆人的使命与职责——说说馆藏古籍整理出版利用
时间:2025-02-11 来源:藏书报

一、图书馆为什么要做古籍整理?

2007 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就要求各级各类图书馆等古籍文献收藏保存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特别是应用现代技术加强古籍数字化和缩微工作等。”201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一条中明确指出:“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馆内古籍的保护,根据自身条件采用数字化、影印或者缩微技术等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202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中要求“ 提升古籍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能力。根据不同类型古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防止低水平重复”。这充分说明了图书馆开展古籍整理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什么是古籍整理?著名史学家黄永年在《古籍整理概论》中表示,古籍整理是对原有的古籍作种种加工,而这些加工的目的是使古籍更便于今人以及后人阅读利用。撰写论文或者出版专著,不能算是古籍整理,而是古籍研究。古籍整理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底本、影印、校勘、辑佚、标点、注译、索引、序跋、附录和存旧等。

与教育界和出版界的古籍整理有所不同,图书馆的古籍整理有着其自身特点和学术价值。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著名古籍专家李致忠先生在“新中国图书馆的古籍整理与保护”一文中认为:“古籍整理,有对古籍内容方面的整理,如辑佚、校点、笺注、今译等;也有古籍编目方面的整理,如编制各种专题书目、善本书目、古籍书目等。”

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合编《图书馆古籍整理》讲义中提出,图书馆学认为古籍整理与保护是对图书馆所收藏的古籍进行著录、鉴定版本、分类、典藏,向读者提供所需要的古代文献资料。一方面正确地揭示、反映、宣传图书馆中所藏的古籍,使读者迅速、准确地检索,以得到所需要的资料。另一方面,做好古籍藏书保护工作,使祖国的文化遗产得以安全、完整地保藏,使其不受损坏,而有利于长期使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王世伟先生主编的《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指出:古籍的成书时间、文献形制、文献内容、版本类型、文献类型、古籍善本及文物等级的划分等都属于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的范围。

综上所述,图书馆古籍整理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与丰富之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图书馆所藏古籍进行普查、著录、版本鉴定、分类、主题标引,以及撰写提要、书志,编制书目索引和整理影印出版,数字环境下的古籍整理等。

图书馆对馆藏古籍进行整理研究、影印出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是通过影印出版,能够保护馆藏珍贵古籍,抢救珍贵古籍珍本;二是通过影印出版,馆藏珍贵古籍能够化身千百,从而能够解决图书馆古籍“藏与用”的矛盾,加强有效利用;三是为学术研究提供文献资料,促进学术研究发展;四是能够带动图书馆古籍整理人才培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二、我们做了哪些古籍整理工作?

自 2007 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南京图书馆十分重视馆藏珍贵古籍的影印整理出版,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出版成果,汇集了南图最具代表性的珍贵资源,凝聚了一代代南图人历久弥新的爱书护书精神,展现了当代南图人对古籍进行保护、整理与开发利用的时代风貌。

十余年来,南京图书馆根据国家文化发展要求,馆藏文献特色,社会发展和学术研究需求,与中华书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通力合作,共影印整理出版馆藏历史文献 34 种 1422 册,另有13 种即将出版。其中多部影印古籍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古籍整理项目,并获得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

南京图书馆古籍整理与出版的主要特点有五个方面。第一,聚集珍贵馆藏特别是孤本、稿本的出版,如《南京图书馆珍本丛刊》(包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诗集传》《水浒人物像传》《金陵图咏》《璎珞》等)、《南京图书馆藏未刊稿本集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情调查报告》等。

第二,聚集地方文献的出版,如《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170 册)、《见证——中文报刊里的南京大屠杀报道汇编》、《汪伪政府公报》(中央卷)、《汪伪政府公报》(地方卷)、《民国江苏省政府公报》等。

第三,聚集馆藏特色文献、专题文献出版,如《国民政府司法公报》《南京图书馆藏民国时期金融期刊汇编·银行周报》《南京图书馆藏民国统计调查资料》《近代大运河史料丛编》《南京图书馆藏民国时期地方治理资料汇编》《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抗战戏剧丛刊》。

第四,文献出版类型多样,既有图书,也有期刊报纸画报等文献类型,如《南京图书馆藏民国时期金融期刊汇编·银行周报》《南京图书馆藏民国期刊——新中华》《南京图书馆藏民国时期画报汇编》《民国日报(宁夏版)》《南京图书馆藏稀见印谱汇编》。

第五,全文影印出版和编制出版二、三次文献相结合。在做好全文影印出版的同时,编辑出版了目录、图录、书志、索引等多种文献类型,如《江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 批)、《南京图书馆珍本图录》《中国古籍总目·子部》《南京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霞晖渊映——南京图书馆藏过云楼珍本图录》《南京图书馆民国文献珍本图录》《南京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家国书运——八千卷楼藏书特展图录》《南京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图录》《新盋山书影》《江苏省国家珍贵古籍善本书志》。

三、图书馆应该怎样做古籍整理?

图书馆对古籍进行整理、影印出版具有悠久历史传统。民国时期是古籍影印出版的鼎盛时期,图书馆成为古籍影印出版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各大图书馆加快馆藏古籍整理、出版和开发利用的步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十余年来,在负责南京图书馆古籍整理和影印出版工作的同时,对图书馆如何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在出版选题方面,着眼于古籍的版本价值和艺术价值,关注文献的现实价值与借鉴意义;二是认真制订图书馆中长期出版规划,并按计划进行推进;三是馆藏古籍与民国时期文献出版齐头并进;四是在策划选题、编制书目、底本选择等方面,加强与出版社的沟通协调,发挥各自优势;五是通过整理出版,带动人才培养。

这些年,南京图书馆四十多个古籍出版项目得以顺利完成,千余册出版成果在古籍阅览室专架陈列展示,以供读者专题查阅,令人无比自豪与感慨。每一个项目,都需要经过选题策划、选择出版社、项目立项、签订合同、书目编制、团队组建、文献数字化、封面版式设计、纸张选择、署名人员名单最终确定等诸多过程。让人欣慰的是,每一个出版项目都激发着团队的智慧与力量,见证着团队的进步与成长。

在南京图书馆编辑出版的四十多个项目中,有三部大型文献的出版令人难忘。《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全 170 册,2012 年出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情调查报告》(全 266 册,2012 年出版)、《南京图书馆藏未刊馆稿本集成》(总 700册,2018 年开始出版,至今仍在出版之中), 这三部大型系列文献的出版对南京图书馆来说具有典型意义,它们从立项到出版的时间均在 10 年以上。

由此可见,图书馆古籍的整理与出版周期漫长,需要顶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其中的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唯有坚定前行。

来源:藏书报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