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彰显农耕文化的底蕴,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农业古籍的魅力,由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农本天下 社稷生民”农业古籍展开展仪式暨“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1月3日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图书馆举办。来自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首都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领导和专家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的部分师生参加了开幕式,并聆听讲座。展览开幕式由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段文凯主持。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太生在致辞中对出席此次活动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图书馆团队为展览付出的心血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中国农业大学作为一所拥有120年历史的高等农业学府,始终与我国农业发展紧密相连。图书馆珍藏的农业古籍是先辈智慧的结晶,不仅详细记录了古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更蕴含着农业管理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此次古籍展不仅展现了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更使广大师生得以窥见学校的历史底蕴与中国农业发展的脉络。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果雅静在发言中介绍,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此次展览的举办标志着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在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它不仅是一个展示的平台,更是汇集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深入研讨农业古籍学术价值与实践应用的机会。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强调,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古籍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中国农业大学举办农史文献展览,对于唤起师生对农书、农史研究的兴趣与灵感,克服时代变迁造成的语言障碍和文字隔阂,透过更宏阔的历史镜像,将这一专门之学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太生,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等人共同为“农业古籍展”揭幕。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报告会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图书馆一层报告厅举办。报告会由果雅静主持,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为大家带来题为《典籍的魅力与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读书学习》的专题分享。讲座围绕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刻内涵,结合传统农学著作,以“典”“册”“籍”“书”的历史演变为切入点,整体介绍了中国古代书籍史的发展历程和特色文献,用深入浅出的讲解,引领听众感受了典籍的独特魅力。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700余种,4000多册,其中农业类大约200多种,本次展览精选了作物种植、农田水利、农业工具、土壤肥料等42种农书古籍进行展出,是对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农业古籍的一次集中展示。展览预计将持续到2025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