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动态
《文献》2024年总目录(含作者分析)
时间:2025-01-01 来源:《文献》2024年总目录(含作者分析)

《文献》2024年总目录

出土文献研究

殷墟甲骨文倒书现象研究

左勇、辛悦(1·4)

河南博物馆旧藏甲骨新缀新见

马尚(1·19)

殷墟YH127坑甲骨缀合二十组

杨熠(1·44)

早期甲骨缀合史中的几个问题

马晓稳、李红薇(1·77)

敦煌改字本《十诵比丘尼戒本》研究

——兼论“词汇替换”作为佛经编辑方式

刘丹(1·93)

敦煌写卷《妙法莲华经玄赞》研究

赵洪雅、林世田(1·109)

辽代《耶律善庆墓志》补释

李思齐(1·135)

西夏文《六祖坛经》与汉文本渊源关系新考

刘少华、孙祎达(1·143)

四川博物院藏张大千集回鹘文《别译杂阿含经》残卷研究

张玉丹、张铁山(1·155)

明代碑志文本的形成、流变与传播

时鹏飞(1·170)

国图园地

《淳熙秘阁续帖》考

刘赟(1·186)

历史文献研究专刊

宋代度牒、紫衣和师号牒形态研究

——从《通玄观志》所载南宋“敕牒”谈起

张雨(2·4)

《寰宇通志》的史源与明文渊阁藏方志

李思成(2·33)

杨廷和《视草余录》的成书、版本与史料价值

赵四方、金菊园(2·56)

明珠家族谱牒与清代官方谱牒档案的文献特性

王冕森(2·76)

芷兰斋藏影宋本《毛诗》纸背奏销册研究

冯小红(2·97)

国图藏清彩绘本《直隶省津保一带淀河图》绘制时间考

卜凡(2·117)

道光朝海运图版本源流考

何国璠(2·136)

再论虎门之战时期林则徐的“伪家书”

——附论新见家书一种

邹子澄(2·156)

晚清驻使刘锡鸿与译员张德彝日记雷同成因考

李佳奇(2·172)

《均满汉以策治安折》出台过程及版本研究

张建斌(2·192)

文学文献研究

先唐诗歌在明代的定型

——以明编先唐诗歌总集为枢纽的考察

魏珞宁(3·4)

李白集咸淳本、宋蜀本乐府编次差异与来源考察

——兼论李集当涂刊本

杨理论、周玮璞(3·25)

朱敦儒《樵歌》版本考

倪博洋(3·45)

国图藏两种《九华集》清抄本及其史料价值考述

葛楚君(3·64)

抄工与乡校师:重新认识津图本《百家词》的文本性质

叶晔(3·85)

程敏政《皇明文衡》的编集初刻与面貌形塑

郑雄(3·100)

日本江户、明治时期的诗歌选本与王士禛接受

贺琴(3·121)

戈载、潘钟瑞递批本《词律》考论

赵友永(3·137)

新见吴汝纶、陈三立等手批马其昶《抱润轩文》考论

——兼谈文本从私人批阅走向公共出版

陈锴(3·149)

制作白话范本:《胡适文存》初集编纂缘由考论

李世鹏(3·169)

文献整理方法

苏轼尺牍中的复书与别纸

李盛尧(3·188)

宋祁《汉书》校本复原

——略论“萧该《音义》”之离析与校理

陆骏元(4·164)

宋本胡次和《太玄集注》复原及相关问题考论

沈相辉(4·187)

经部文献研究

重论《书序》的今古文问题与汉初《尚书》学

高中正(4·4)

朱熹《诗集传》在明代的衍生及其学术意义

周荣(4·27)

国家图书馆藏《春秋释例》清抄本考论

许俊炜(4·50)

子部文献研究

隐藏在《道藏》中的两篇书仪

——《通启仪》《吊丧仪》考

刘杰(4·78)

慧琳《一切经音义》目录与佚书再检讨

姚雪滢(4·103)

近世《山海经》的图像传承与知识环流

——以《万宝全书》“诸夷门”为线索

程梦稷(4·120)

张祖基及其《宦海闻见录》初研

郑小悠(4·142)

出版与收藏专刊

专刊导言

刘蔷(5·4)

毋昭裔板刻《九经》质疑

王媛(5·8)

钱熙泰、张文虎文澜阁访书考略

——以《钱鲈香先生笔记》为中心

谢辉(5·25)

稿本《柳树芳日记》所见《陆清献公日记》出版过程

——兼与现存出版实物的比较

刘昊(5·40)

民国时期晚清官书局刻本的印刷与流通

胡培培(5·61)

论中国古籍钤印的分类

莫俊(5·80)

“都省书画之印”新考

——兼谈“礼部评验书画关防”的时代

赵晶(5·110)

王韬“置书英京博物院”事件考论

陈玉兰、张文娴(5·132)

天津图书馆藏周季木未刊石刻稿本五种考论

唐雪康(5·148)

建馆115周年纪念

归安姚氏咫进斋藏书考略

林振岳(5·168)

朱希祖藏曲活动考论

——兼谈国立北平图书馆早期的戏曲入藏

梁帅(5·187)

敦煌文献研究

专栏导言

荣新江(6·4)

敦煌写本书籍史研究路径的探索

史睿(6·7)

敦煌文献所见长安地区寺院写本生成举隅

宛盈(6·29)

国图藏唐天宝年间敦煌县印历考

——兼论唐代县级的司士类政务运作

包晓悦(6·41)

敦煌写本P.2044V诗偈作者考述

张小艳、郭丹(6·61)

敦煌册子本的缀合与复原

——以佛经册子为例

冯婧(6·73)

新公布的敦煌研究院藏宋辽金印本藏经残片研究

徐伟喆(6·95)

元代蒙古文刻本《彰所知论》

——敦煌文书B163:40-1、B163:40-2再考

哈斯巴特尔(6·109)

书籍史

现存宋刻二程著作版本及文献价值考述

陈健炜(6·124)

文本的异变:文天祥《集杜诗》的生成与早期流传

涂亮(6·143)

易代诠释焦虑下的“文献”应对

——以“傅山之叹”的生成与改写为例

孙旭枫(6·171)

从日记到纪程:锡珍稿本纪行文献考论

周昕晖(6·191)

《文献》2024年作者分析

       在2023年9月召开的《文献》编委扩大会上,有前辈学者提出,学科的未来是青年。而编辑部也始终将支持与鼓励青年学者作为己任。

       2024年《文献》共刊登64篇文章,作者计73人,其中40周岁及以下作者57人,占比78%;中级及以下职称(含在读博硕士生)作者46人,占比63%;35周岁及以下作者与中级及以下职称作者数据大抵重合(45人,62%)。

       作者来自37个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和文献收藏单位的占比分别为85%、3%、12%,发文数量前五的分别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并列)。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