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时的重要讲话
10月2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修复保护方案论证会”在图书馆415室召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故宫博物院修复专家徐建华,国家级档案专家领军人才、中央档案馆副研究馆员刘小敏,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美芳,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修复组组长、副研究馆员胡泊,以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何蓓洁等五位专家受邀参会,对《馆藏样式雷图档修复保护方案》进行论证评审。图书馆馆长张斌出席会议并致辞,修复团队成员及古籍整理与研究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在致辞中,张斌馆长详细介绍了人大馆古籍与红色文献保护和利用情况。此次馆藏样式雷图档修复保护工作的启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又一具体行动。图书馆特别聘请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导师、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张平老师组成修复团队,以“师带徒”形式开展此次修复项目。希望与会专家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修复项目科学稳妥开展。

修复师刘璐代表修复团队向专家组汇报馆藏样式雷图档的基本情况与修复保护方案。人大馆藏64件样式雷图档目前妥善保存在图书馆恒温恒湿书库中,但因年代久远,图档普遍存在纸张酸化严重,不同程度的断裂、缺损、皱褶、磨损、黄斑、粘连等现象,亟需开展抢救性保护修复。修复团队在对图档保存现状进行细致调查和科学检测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修复保护方案,并根据图档尺寸、病害程度等情况,首批选择3张样式雷图档进行试修复,为后续开展全面修复积累经验。

图档病害类型

病害类型:残缺

病害类型:铅粉或蛤粉变色;拼接不规则图档

病害类型:纸脆掉渣

与会专家围绕修复方案的技术路线、操作步骤、材料选择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并提出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顺利开展修复工作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指导。经过严谨细致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此方案。
此次论证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人大馆在古籍修复与保护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同时也为未来更多馆藏珍贵文献的修复与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大馆藏“样式雷”图档介绍
“样式雷”是对清代供职于皇家建筑设计机构“样式房”并长期担当“掌案”统领设计事务的雷氏家族的誉称。现存清代皇家建筑,如都城、宫苑、坛庙、陵寝、府邸、衙署等,大多出自样式雷家族的设计。“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样式雷图档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图文件,以其系统性、完整性、传统型以及手稿性质,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贵史料,为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提供了宝贵资料,成为书写世界建筑史的鲜活实证。2007年,“样式雷建筑图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也是中国仅有的13个世界记忆遗产之一。样式雷图档现存世2万余件,主要集中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典藏号为PG313.1/12,共64件。上世纪50年代,由人大档案系资料室从中国书店购得,后经学校调拨转入图书馆。该批图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图档内容涉及颐和园、中海、静宜园、静明园、朝阳门、崇陵和定东陵等清代皇家园林、陵寝、都城等多处组群及单体建筑。其中,颐和园图档19件中的德和园大戏楼、重翠亭、龙王庙添修牌楼的立样是相关建筑已知唯一图档;德和园是目前已知表现大戏楼地井和昆明湖之间水道联系的唯一图档;景明楼图是目前已知景明楼唯一立样图;颐和园东宫门外添修附属机构用房图档是两种已知方案外的第三方案;对鸥舫内檐立样、佛香阁无量寿佛及侍从像立样是颐和园相关图档中较少的装修、陈设图档;朝阳门箭楼图档则填补了朝阳门箭楼研究材料的缺环。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