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4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西北师范大学联合承办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内高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的领导、专家及学生2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甘肃省图书馆党委委员、馆长肖学智主持,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兴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世年分别致辞。
吕兴来在致辞中对参会嘉宾表达了感谢和欢迎,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甘肃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必将有力推动甘肃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为谱写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崭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马世年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的百年历史,表示此次“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将通过嵌入式古籍保护课程的专题讲座、古籍修复技艺展示与体验等方式,进一步普及古籍保护知识,提高青年学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古籍保护工作的参与感、获得感、归属感,让大学校园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王红蕾指出,自2007年以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展“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是响应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号召,推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的有力举措。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开创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吕兴来、王红蕾、中共甘肃省委出版管理处处长雒遵璞、马世年、肖学智、成都联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吕亚峰共同启动此次活动。

活动期间,甘肃省图书馆工作人员为来宾及学生带来了碑帖传拓、雕版印刷、线装书缝订、古籍修复等技艺演示、体验活动。通过图片演示、语言讲解、现场操作以及互动体验,多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传统技艺的魅力,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

王红蕾以《新时代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为主题,介绍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

马世年以《为什么要古籍今译》为题,结合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以当代学者的视角解答了这个问题。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部署、落实《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关于“创新古籍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的体现。甘肃省图书馆将陆续在省内高校开展此项活动,将古籍保护理念和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宣传推广开来,促进古籍保护事业发展,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供稿: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