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精神,认真做好全区各级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宣传工作,响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组织开展了全区晒书活动。
本期晒书单位为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晒书内容为古籍特藏文献。
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下设特藏部,管理中文古籍特藏室、蒙古学文献特藏室、地方志研究所、民大文库展室、罗布桑赠书专藏室。其中,中文古籍和蒙古学文献两个特藏室分别收藏中文古籍和少数民族古籍。
目前,中文古籍特藏室收录文献2万余册。其中,经史子集各部线装古籍1300余种1万余册;民国文献435册;王云武主编1936年版《丛书集成》1839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2416册;影印台湾版四库全书1500册及目录1册;影印各类民国报纸40余种1千余册。馆藏《御制佩文斋书画谱》(一百卷120册)、《御纂诗意折中》(全12册)、《古文渊鉴》(古香斋五色套本,全24册)等为馆藏善本。
蒙古学文献特藏室收录蒙、藏、满文等少数民族文献3千余册,少数民族抄本、经卷近2千册,涉及蒙古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蒙医蒙药等领域,其中《甘珠尔》《蒙医药临床精粹》《四部甘露》《封神演义》王府版百回手抄本等均为馆藏珍贵古籍。
在馆藏古籍整理和开发上,图书馆先后编印、整理出版了两版馆藏古籍目录;已完成少数民族文献中、蒙、藏三种文字的标签编制和二次整理工作;中文古籍已经开始进行回溯建库工作;原图书馆馆长裴芹教授在《古今图书集成》研究上发表了系列论文,并出版《古今图书集成研究》一书,填补了当时《古今图书集成》学术研究的空白;在特色服务上,通过纸润流芳栏目推介古籍特藏。
伴随着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成长,图书馆特藏部将继续坚持“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立足馆藏资源,在古籍数字化、保护、开发和特色服务上继续探索,使特藏文献信息资源发挥最大功效,发挥古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传承和科研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让古籍活起来,让历史发声,讲好中国故事。
供稿: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