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
——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一)
呼和浩特市图书馆 “十竹晒宝,书画共赏”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精神,认真做好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宣传工作,响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组织开展了全区晒书活动。
本期晒书单位为呼和浩特市图书馆,晒书内容为“十竹晒宝,书画共赏”。
《十竹斋书画谱》是明代末年饾版、拱花木刻彩印的大型画集,最古老的中国画谱,开刻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完成于天启七年(1627),崇祯六年(1633)汇集成册。梓印时间长达十五年之久。明末清初画家、出版家胡正言主持刻印(1620年,胡正言隐居在南京鸡笼山侧,因其所居房前院内种竹十余竿,故室号为十竹斋)。原版初印本用开化纸印制,传世稀少,在版本学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十竹斋书画谱》融诗、书、画、印艺术为一体,纤妙精雅,现行世的多为清人翻刻,呼和浩特市图书馆馆藏也为清初刻本,饾版彩色套印,蝴蝶装,有癸末年序,内分“书画谱”“墨华谱”“翎毛谱”“果谱”“兰谱”“竹谱”“梅谱”“石谱”等八种,每谱两册,共十六册。每谱有20幅画,共180幅画和140件书法作品,包括胡正言自己在内的明代书画家三十余人的作品。每谱有序文、小引,除“兰谱”外,一图一文,以诗配画,交相辉映。






一为书画谱。花卉竹石、翎毛蔬果二十幅,均有对题。谱前有醒天居士《题十竹斋画册小引》和芒砀山人王三德《胡曰从书画谱引》。




二为墨华谱。谱中图呈圆光型,对题有绿色“十竹斋琅干笺”竹纹框。画、题各有二十幅,画面着色细润、气韵生动。谱前有语水乘槎子《十竹斋墨华题辞》。




三为翎毛谱。画、题各二十幅。




四为果谱。画、题各二十幅,由西京韩文镜作序。其中“三元”“朱橘”等图,雕版设计巧妙,可谓匠心独运。




五为兰谱。前有涂日昌“兰谱序”和画兰“起手执笔式”,此谱图解兰花,并附小注,颇为详尽,但无题赞。多为墨印,间有彩版,此谱可谓初学之范本。




六为竹谱 。卷首有《梨云馆竹谱》,分“写竹要语”“写竹括”和“写竹法”。




七为梅谱 。由玉山进士董继周作序。每幅画都有对应的题赞。




八为石谱。画、题各二十幅,谱前有序两篇,一为王三德《阅石谱题言》,一为米芾后人米万钟《石谱题辞》。
全书书画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饾版印刷技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饾版,是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勾摹下来,每种颜色按其画稿形状刻成一块小木版,然后依次逐色套印,最后形成完整的彩色画面。因为镌雕的小木版形似饾饤,故称饾版。用这种方法印出的画面,其色彩的浓淡深浅、阴阳向背,几乎与原作无异,形神俱在,艺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十竹斋书画谱》不仅是一部书画艺术的珍品,也是明代版画艺术的重要代表。其独特的饾版印刷技术和精美的装帧设计,使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供稿:呼和浩特市图书馆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