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动态
是“沉浸的幻想”亦是“戏剧的课堂”:上图美术文献馆 VR开启别样阅读体验
时间:2024-04-26 来源:文旅中国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一场VR结课考试,直接令我爱上了苏东坡。”4月22日,“沉浸的幻想——VR体验与艺术剧场系列活动”第一期在上海图书馆美术文献馆以小型主持人大赛的形式举办。活动一结束,一名上海戏剧学院主持系学生便于朋友圈发出这一感慨。  

以馆藏为依托,结合碑帖展览,日前,上海图书馆美术文献馆创新推出“灵境石语”VR沉浸式体验展项,特邀11名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主持方向的研究生现场运用VR技术延伸感官体验,展开技能课考试,一场别具特色的沉浸戏剧课堂由此开展。   

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即兴讲解,内容围绕“石不语”“雪泥鸿爪”VR展项分段关卡,投入具体VR场景为观众进行现场讲解。即兴讲解环节由学生真人扮演历史角色,戴上VR眼镜完成体验后,在中心表演区进行即兴的台词讲解。旁边设置有开放式电脑操作台,技术人员同步将虚拟人类主观视角的VR影像投放在侧面荧幕上,观众则全程裸眼观看演出。  

有趣的是,选手除了即兴讲解外,还可与现场观众互动问答,答对的参赛选手可为自己获得额外加分,答对的观众则获得特色书签。   

成功晋级选手便来到了第二阶段“即兴采访”。比赛开始前,美术文献馆馆员先带领读者和选手一起共读VR中的碑帖作品。随后,晋级选手开始围绕“碑帖可阅读”主题,随机挑选在场的读者和老师进行5分钟的即兴采访。   

一直以来,上海图书馆美术文献馆基于馆藏不断探索多元阅读方式,推出富有新意的阅读活动,以激活馆藏文化资源。“灵境石语”项目至今已推出两期,从配套美术文献馆首展“石不语——碑帖艺术与传统文化”开发的VR建筑故事体验,到围绕“游目骋怀——北宋书家的人文之旅”展览设计的“雪泥鸿爪”苏东坡生平游历互动,VR展项一经推出便收获多方关注与好评。  

“VR技术通过人机交互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的新形式,为图书馆阅读方式的拓展提供了机会。”上海图书馆文献保护修复部副主任王晨敏说,“这种沉浸式游戏体验在最大程度上消除观众与历史文献之间的距离,读者通过VR的沉浸式体验不仅可以感受到碑帖中的书法艺术价值,更是可以通过碑帖'阅读'回到历史现场感受旧时、旧地、旧人的故事。” 

此次活动围绕“碑帖可阅读”的理念,探索碑帖阅读与文献推广新形态,借助VR技术与表演艺术展现碑帖文献背后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延伸观众的视觉、触觉、听觉,焕发读者对于历史文献的感知力。读者纷纷表示,通过多元化“阅读”碑帖开始重新关注碑帖的原有的文字、文辞、文化意义,既能获得关于历史文化的知识,也能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活动探索了文献阅读新形态,通过结合不同的艺术创作如表演艺术、讲演艺术等,实现了碑帖与历史文献的二次诠释。在VR搭建的艺术表演场域里,观众与表演者对历史文献的情感认同得以增强,观众也能更好地接受到表演者二度创作所产生的知识火花。而表演者根据VR情境所传达出来的表演和讲演内容也将反哺原有的VR项目,生成新的VR内容,进一步反馈读者。例如此次活动中,讲解环节排名优先的内容后期将会嵌入到VR游戏内,成为供读者日常体验的VR游戏导览讲解。   

当天活动尾声,观众在现场共同完成了一幅苏轼作品《赤壁赋》的写作。美术文献馆准备了赤壁赋的长卷供读者书写临摹,读者还可以在空白处模仿古人题跋留下自己的感想,亦或是在笔墨附近留下自己的名字。“我们希望通过增设书法体验环节,让读者将活动中获得的情感经验内化成参与者个人的艺术感受与模拟创作。”王晨敏如是说。   

结合数字技术、艺术创作、文献细读等多种元素,调动观众的阅读主动性,上海图书馆美术文献馆努力让阅读成为公共性的生活方式。未来,美术文献馆还将集多媒体互动、专业院校与读者力量为一体,将主题馆空间与特色VR项目打造成供多方交流互动的开放平台。

说明:文中图片为活动相关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来源:文旅中国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