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五年以来,黄冈市图书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积极推进全市古籍保护工作,先后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获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黄冈市图书馆中华经典传习所”,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家获批挂牌“中华经典传习所”的图书馆。2023年1月10日,黄冈市图书馆中华经典传习所、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黄冈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黄冈古籍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黄冈古籍资源丰富,在全省具有重要地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指示精神,黄冈市图书馆加强古籍工作专业机构建设,围绕本馆及全市古籍工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古籍工作创新性发展和古籍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

一、创新古籍保护投入机制,破解经费不足难题
一是争取《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影印出版创品牌。黄冈市图书馆积极争创品牌做强影响力,自主、联合完成入选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贵古籍《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酒颠茶董》的影印出版,策划举办馆藏珍贵古籍影印本新书发布会,为古籍保护工作打开突破口,打好基础。
二是联动国有企业借外力。市图书馆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在古籍传承性保护方面寻求突破,用好古籍影印出版这一古籍保护的重要手段,从开发古籍文创产品的角度切入,主动与黄冈市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沟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权责,由大别山旅游公司出资10万元、市图书馆提供古籍原本,共同影印出版了《酒颠茶董》,实现古籍保护工作的跨界联合,开辟了古籍传承性保护的新路径。
三是创新财政返还投入机制。市图书馆主动与财政等部门沟通,通过引入合法合规且具有图书销售资质的第三方市场主体销售上述古籍影印本,将销售所得收入全额上缴市财政,由财政部门返还部分销售收入作为古籍保护工作专项经费并列入图书馆下年度预算,实现经费投入和使用的良性循环。
二、创新古籍保护工作机制,持续提升机构能力建设
一是推动机构升级。市图书馆主动争取省文旅厅、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支持,积极谋划成立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黄冈分中心,成功纳入湖北省《关于推进“新时代湖北古籍工作提升计划”的实施方案》,为加强基层古籍保护工作的统筹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及业务辅导提供强大助力。
二是明确机构职责。根据省文旅厅批准成立的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黄冈分中心,创新梳理明确我市在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整理、出版、研究利用,古籍修复、古籍专业数据库开发与利用,古籍大众化传播工作等方面的工作职责。
三是带动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黄冈分中心在整合优势资源方面的功能作用,积极推进本地古籍保护工作,带动浠水县博物馆、麻城市图书馆、蕲春县图书馆等古籍收藏单位开展本单位入选《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馆藏古籍的影印出版工作。
三、创新古籍保护成果运用机制,传承黄冈特色文化
一是联动大文旅品牌。市图书馆结合黄冈地域特色,建立“图书馆+书院(文庙)+景区(名人纪念园、主题公园、名人纪念馆)”联动机制,积极融入黄冈“东坡庙会”大文旅品牌,丰富推动东坡文化、名人文化、毕昇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发展载体。
二是创新成果传承形式。参与组织开展东坡书法教学、东坡故事讲述大赛、东坡诗词朗诵比赛、东坡文化主题图书推荐、活字印刷体验及剪纸、中国结编织教学等地方特色文化传播活动,参与活动人数累计超过10000人次。
三是举办古籍保护成果展。市图书馆联合市博物馆、浠水县博物馆、麻城市图书馆、蕲春县图书馆等古籍收藏单位,先后在英山县毕昇纪念园、湖北省图书馆成功举办麻城地契文书展。谋划黄冈市藏东坡文化古籍专题展暨首届“馆长晒宝”活动,展陈东坡作品古籍原本,让社会大众走近古籍,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扩大文化传承传播的民众基础,更好促进古籍保护成果服务于当今社会。
来源: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