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动态
走近古籍 点亮未来——军事科学院图书馆古籍修补记
时间:2023-08-17 来源:军事科学院

  走近古籍 点亮未来

  军事科学院图书馆修补古籍侧记

  一个国家的强大,一支军队的强盛,不仅在于国力的繁盛和军力的威武,更在于文化的强大。军事科学院图书馆作为滋养官兵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在古籍保护、修护工作成效如何?让我们走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古籍文献特藏室一探究竟——

  穿越时空的兵学文化宝藏

  

  古籍文献特藏室

  1389,这是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数字。

  走进静谧庄重的古籍文献特藏室,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特别的书香混合着木质香味道,令人宁心静气。1389部兵书古籍经历岁月的洗礼沉淀,安静地躺在樟木书柜中。所有古籍按经史子集分类,遍及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每一部藏书的函套外都标注着书名以及编号,以刻本、影印本和手抄本为主,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孤本、善本。

  古籍全部采取密集排架方式存藏,配备了古籍专用展柜和樟木书柜,采取了防火、防盗、防虫、防尘、防潮等措施。为了明确兵书古籍的相关信息,图书馆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对所藏兵书进行研究鉴定,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也对图书馆古籍收藏情况进行了多次考察调研。2009年,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修旧如旧古籍重现光辉

  兵书是智慧的结晶,是军事思想的积淀。

  军事科学院图书馆对1911年之前所有古籍都进行了分类登记、档案入档,后经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的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图书馆的古籍均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这为古籍后续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支撑和便利。

  修复古籍的原则是“最少干预,修旧如旧”。为了让用于修复的补纸更贴近古籍原本的颜色,对纸张进行染色是最难控制的环节,每天的温湿度都不相同,光照的波长也有差别,要充分考虑后期的各种环境因素对纸张的影响,使染色后补上的纸美感和谐兼备,这样修复出来的古籍还原度才越高,也有价值和意义。

  制定修复方案,并进行破损记录和拍照存档,这项工作事无巨细,涵盖的学科较多,还要结合文献本身的背景、版本、价值,准备染线、染纸、配置染料、熬制专用浆糊等,光是修复工序就有十几项。图书馆所藏古籍大部分每册是60到80页,根据受损程度,最短修复花费一周时间,最长修复花费8个月甚至更久。历经多年修复,馆藏兵书古籍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数字出版助古籍走出“深闺高阁”。近年来,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古籍数字化的呼声和趋势也愈加强烈。图书馆目前已经对308部古籍进行了数字化整理,并通过建立专业的古籍数据库,依托句读标引、繁简对照、知识关联等技术手段,让这些饱经历史沧桑的古籍“重获新生”,真正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

  (来源:军事科学院 )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