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动态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员工赴西藏洛隆县传拓石刻
时间:2023-07-10 来源:国家图书馆通讯

  6月19日-30日,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派员工赴西藏昌都地区洛隆县协助当地文物部门开展石刻传拓工作。期间,完成当地石刻传拓56种57张,极大弥补了我馆藏西藏石刻文献较少的不足。

  洛隆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本次传拓地在该县西北硕督镇,海拔约3700米,即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上“三多”之一(达孜多即康定、恰多即昌都、硕般多即硕督)。

  

△硕督镇清代汉族墓群

  该镇所保存下来的清代汉族墓葬群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存墓碑50余座,石刻刻立时间跨越清代同治年间到民国三十三年。据考察,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率部对该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后因四川内乱,一部分部队退回到硕督,因种种原因滞留当地,后与当地居民和睦共处、互通婚姻、繁衍生息,他们遵照先辈的遗愿安葬在一处,即今日所见汉族葬墓群。此批石刻是汉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也是清政府发展经济文化、巩固边疆、稳定西藏地方社会局势的重要记载,对于研究边疆民族团结史、边疆治理、茶马古道等内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汉族墓志石刻及拓片

  今年4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县文化和旅游局来函商请我馆门员工前去调研,传拓当地石刻,以能更好地保护当地石刻文物。古籍馆根据馆领导批示,委派宋凯、刘赟两位员工前往当地开展传拓工作。

  此次实施传拓,除对硕督镇汉族墓园碑刻进行逐一编号和传拓外,对马利镇摩崖石刻“甲义扎嘎刻石”即保泰题诗和康沙镇烈士纪念碑亦进行传拓。

  清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驻藏帮办大臣保泰途经马利“一线天”,为当地壮观景色所震撼,遂吟咏此地秀美风景并镌刻在摩崖上,当地藏族同胞特别看重保泰的题诗,认为这是一段藏族人民值得珍惜的历史,当地群众把这个地方起名为“甲义扎嘎”,意为刻写汉文的岩石沟口。“甲义扎嘎”地名流传至今,从另一侧面说明汉藏文化交流交融的历史写照。

  

△传拓摩崖石刻现场

  康沙镇烈士纪念碑则高180厘米,宽100厘米,碑两面刻,碑阳为一九五九年平定叛乱维护洛隆稳定的基本情况,碑阴刻有53名烈士姓名,此碑时刻启迪和激励着我们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信心和决心,极具爱国教育意义。

  △烈士纪念碑的传拓

  此次传拓活动中,两位员工克服高原反应、艰苦的传拓环境,协助当地文物部门完成传拓工作,为洛隆县石刻文物保护作出贡献的同时,极大丰富了馆藏文献,进一步拓展了珍贵文献的采访途径。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