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日起,“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主办单位联合字节跳动公益开发的“线上超现实看展体验项目——古籍寻游记”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限时开放现场体验。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近期,国家出台多个文件围绕数字中国建设、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大力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编制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中提出,推动文化展馆、旅游场所、特色街区开发虚拟现实数字化体验产品,让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

“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是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的2023年开年大展,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集中了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249种,382件,是迄今为止“四大发现”主题相关文物最大规模的展览。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拓宽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和传播渠道,“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主办单位联合字节跳动公益开发“线上超现实看展体验项目——古籍寻游记”。此项目围绕展览4个专题中的代表性文物展品,以相关史料记载、考古遗存等为依托,创作了4段故事化、情景化的VR互动纪录片,并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宏大唯美的场景、设置科学合理的道具、设计丰富有趣的互动。体验者或去拜访甲骨收藏家刘体智,深入了解甲骨,或与南怀仁对话了解天文历法事业的薪火相传,甚至能够成为汉代戍边士卒,体验边塞生活的艰险与保家卫国的激昂……

该项目将陈展进行数字化、立体化、多元化呈现,对文物展品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解读,并通过创新技术增强了展览交互的科技性和趣味性,探索了展示文献文物和深化展览内容的新方式、新理念,构建了展览服务和高新技术相融合的新方法、新路径,同时构建虚拟展厅,以虚拟方式展示代表性展品。
“线上超现实看展体验项目——古籍寻游记”是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的重要探索。该VR体验项目不仅有实体体验区落地国家典籍博物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线下展厅,还以4D形式通过PICO VR设备平台,以2D形式通过抖音等互联网APP进行推广。
国家典籍博物馆体验区设在第七、八展厅(国家典籍博物馆4层)外通道处的公共区域,开放时段为3月1日--3月26日开馆期间9:00-11:30、13:00-17:00,每日限量发号,免费体验,单个主题体验时长15分钟左右。观众须现场预约领号并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导,按顺序排队体验。
*体验嘉宾需保持现场秩序,禁止拥堵通道,听从现场工作人员安排,其它问题须以现场工作人员要求为准。
(转自“国家典籍博物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