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周年
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迄今已有15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会同全国古籍保护单位在古籍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值此15周年之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邀请各古籍保护单位对15年来的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展现各地古籍保护风采,以期促进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湖北巡展暨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成果展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湖北省图书馆积极开展古籍宣传推广活动,通过举办大型专题展览、馆长晒国宝、晒谱节、古籍修复技艺展示等方式,加大对古籍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保护知识,展示保护成果,培养公众的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古籍的良好氛围。2021年底,湖北省图书馆借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 ——《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巡展的东风,创新古籍宣传推广形式,融古籍展览、讲座、修复技艺展示、读者互动体验、文创产品开发、晒宝于一体,成功举办“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 ——《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湖北巡展暨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成果展。

本次展览时间为2021年12月9日至2022年1月11日,由国家图书馆、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承办,湖北省18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联合协办。文化和旅游部张旭副部长、湖北省政府副省长张文兵、国家图书馆馆长熊远明、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一级巡视员陈彬斌、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勇政等领导及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出席展览开幕式,30余家团体和1万余名观众到湖北省图书馆参观展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10余所在汉高校组织师生到场参观,湖北省省委督查室、湖北省文物局等20多家机关单位到场进行传统文化专题主题党日学习。展馆现场及同期全省各地巡展参观人数达60万余人次。
历劫重光,3册原件首度离京展览
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有《永乐大典》嘉靖副本224册,占存世《永乐大典》的一半以上。此次湖北巡展,在湖北省图书馆展出3册副本原件,这是迄今为止《永乐大典》副本原件最多的一次京外展出。《永乐大典》被喻为“辑佚之渊薮”,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自清以来,已有《宋会要辑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东观汉记》《大元海运记》《农桑辑要》《水经注》《永徽法经》《续资治通鉴长编》等,由《大典》辑出,或经《大典》校补。湖北唯一存世的宋代方志《[宝祐]寿昌乘》,安陆大宋小宋之“名章巨制”等11部著作均因《永乐大典》得以流传于今。“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国运昌则文运盛。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明珠还于合浦,国家图书馆现已成为《永乐大典》在海内外的最大藏家,并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保护,使这座人类文化史上不朽的丰碑屹立万世,传之永远。

东壁宝籍,荆楚古籍保护利用成果丰硕

此次与《永乐大典》巡展同步开展的“东壁宝籍 荆楚灵秀——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成果展”,向观众生动展现湖北省古籍保护利用成果。200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十五年来,湖北省古籍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设施、新设备、新技术广泛应用,古籍存藏条件明显改善,普查登记顺利推进,数字化加速进行,整理研究出版硕果累累,稀见古籍化身千百,专业团队日渐活跃,讲座、展览、现场演示和互动活动层出不穷,取得了诸多成绩,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湖北力量。与成果展配套展出的“书遇良工守千年——湖北省古籍修复技艺展”展示区分“材料篇”“工具篇”“技艺篇”“传承篇”四个板块对湖北省古籍修复工作进行了全面介绍。另有湖北省博物馆馆藏古书画展,集中展出明清书画30余件,其中包括《王翚浅绛山水轴》《王忘菴芙蓉小鸟扇面》等五件一级文物。

多维互动,典籍之美激发文化自信
从2021年10月至12月,湖北省图书馆陆续举办5场长江讲坛讲座,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谢贵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翁连溪、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北京大学教授孙玉文、著名作家熊召政等分别主讲《永乐大典》诞生的时代背景、人物故事、收藏情况,兼涉古籍的装潢、保护与传承等内容。他们的解读助力公众了解这部上起先秦、下达明初、统汇古今、包罗万象的类书,让公众意识到《永乐大典》不仅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珍品,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崇高地位。

由湖北省图书馆出品的《永乐大典》文创在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直播间首次亮相,人气火爆。此次巡展现场,线装笔记本、精品书签、趣味冰箱贴、纪念币礼盒等9种品类丰富的文创,承载着《永乐大典》独特的文化符号,以“文化+时尚+流行”的全新组合,彰显出国潮的人文魅力。其中,“永乐之旅”盲盒以《永乐大典》的四个重要阶段为灵感——太祖动议、成祖始修、嘉靖重录、回归再造,以“盲盒”为载体,让古籍“活”起来,诠释了这部旷世奇书600多年间的沧桑浮沉。
巡展期间由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市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三家单位联合举办了五场读者互动活动。活动内容以“《永乐大典》抄写”和“传拓技艺”“雕版印刷”的体验课为核心,由专业修复师为现场的体验者讲解、指导制作,读者可以通过湖北省图书馆公众号预约参与,体验国之瑰宝的文化魅力。“《永乐大典》荆楚行”知识连载、永乐大典文创作品“最佳人气”网络评选等文化惠民活动联袂登场。读者还能够线上预约参加雕版印刷、古籍抄写、拓印等古籍互动体验活动,拉近读者与古籍的距离,让文化自信发自内心。



缤纷多彩,18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齐聚“晒宝”
此次“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湖北巡展,湖北省18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拿出34部与《永乐大典》密切关联的珍贵古籍参展,从不同侧面反映这部皇皇巨著的旷世风采。如武汉大学图书馆所藏《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五百六十六卷,明确记载了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故宫三大殿失火,嘉靖帝下旨登文楼抢救大典,使大典幸免于火,后着意重录大典,以备不测的史实。湖北大学图书馆所藏《御选明臣奏议》四十卷,书中收录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缙向明太祖所呈《大庖西室封事》,从中可以窥见解缙这位少年天才的宏大志向。作为《永乐大典》首任主编,解缙声名显赫,其生平亦令人颇为慨叹。

巡回展示,“《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在湖北省内巡展
“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 ——《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图文展示部分以国图展板为主要展示内容。在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湖北大学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襄阳市图书馆、江汉大学图书馆、三峡大学图书馆、宜昌市图书馆、荆州市图书馆、黄冈市图书馆、天门市博物馆、孝感市图书馆、建始县图书馆、竹溪县图书馆等湖北省内18家单位巡回展出。



本次巡展开展前,还推出专题宣传片、人物专访、探馆活动进行宣传预热。开展后,央视新闻、中国政府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均对展览进行了报道。共发布相关新闻报道200篇(原创不计转载),累计头版报道5次,各主流媒体重点策划版面8个,全媒体矩阵传播量超7500万次。同步推出徽章、书签、笔记本、杯子盲盒、丝巾等展览主题文创产品8种,设计新颖,广受公众喜爱。
(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