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题跋整理
题跋整理
题跋集萃│《礼记要义》三十三卷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日期:2017-12-07
题跋整理:國家圖書館 王紅蕾
提要撰寫:國家圖書館 李致忠
編輯排版:趙洪雅  

  上一期为大家介绍了卫湜的《礼记集说》,今天,我们要介绍另一部《礼记》的注释之作,南宋魏了翁的《礼记要义》。

 

00271 禮記要義三十三卷 (宋)魏了翁撰 

宋淳祐十二年(1252)魏克愚徽州紫陽書院刻本 

金錫爵、莫友芝跋 

國家圖書館藏 

  魏了翁(1178-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魏了翁虽然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

 

魏了翁魏文靖公像 

  清朱彝尊《经义考》卷三十二引元方回《周易集义跋》时称:“签书枢密院事魏文靖公鹤山先生了翁华父,前乙酉岁以权工部侍郎坐言事,忤时相,谪靖州,取诸经注疏,摘为《要义》。又取濂洛以来诸大儒《易》说,为《周易集义》六十四卷。”

  

《宋史·魏了翁传》记载

  “右正言李知孝劾梦昱窜岭南,了翁出关饯别,遂指了翁首倡异论,将击之,弥远犹外示优容。俄权尚书工部侍郎,了翁力以疾辞,乃以集英殿修撰知常德府。越二日,谏议大夫朱端常遂劾了翁欺世盗名,朋邪谤国,诏降三官、靖州居住。”

  “了翁至靖,湖、湘、江、浙之士,不远千里负书从学。乃著《九经要义》百卷,订定精密,先儒所未有。”  

  可知,魏了翁谪居靖州,根据诸经注疏而撰《九经要义》。其成书时间当在理宗宝庆元年(1225)至绍定四年(1231)之间,《周易要义》乃其中之一种。

  元方回《周易集义跋》说:“仲子太府卿静斋先生克愚明己,壬子岁以军器监丞出知徽州,刊《要》、《集义》,置于紫阳书院。至丙子岁,书院以兵兴废,书版尽毁。”朱彝尊《经义考》卷三十二引董真卿的话,谓《九经要义》、《大易集义》“仲子克愚知徽州,刊于紫阳书院”。壬子即是淳佑十二年。检明嘉靖《徽州府志》卷六《名宦目》记载:“魏克愚字明己,了翁之子。淳佑壬子以军器监丞出知徽州。政知先务,辟贡闱,作桥梁,政恬事熙,安民其化。”证明魏克愚的确在淳祐十二年出知徽州。因此,《九经要义》及《大易集义》应定为“宋淳祐十二年魏克愚徽州紫阳书院刻本”。

 

今日的安徽歙县古紫阳书院 

  元方回《桐江集》中有《宋紫阳山长刘仲鼎序》,说:“昔在淳祐六年之丙午岁,余时年二十,上饶韩公补为新安郡,于城南门之外肇建紫阳书院。其地实歙县西尉旧治,废而为游观之所,号曰梅岩。韩公撤酤肆为讲肆,士民大悦。上其事尚书,得宸翰四大字以崇光之。”由此可知,紫阳书院建于魏克愚守徽州之前六年,到魏氏来徽时,正是该书院画栋犹新、规制始全、蒸蒸日上之时,完全有条件刻印上述二书。《桐江集》还说:“后三十年乙亥、丙子之间,戍将李铨以北兵将至,诡曰守城之材而毁之。祭器、书版荡为乌有。”“后三十年乙亥、丙子之间”正是南宋恭宗德祐元年(1275)至二年(1276),这时元兵频繁南下,战事日急,紫阳书院为守将李铨所拆毁,《九经要义》的书板亦荡为乌有。

  《九经要义》凡二百六十三卷,到今天尚有宋刻传世者,除了此部《礼记要义》外,还有《周易要义》和《仪礼要义》,但也都不全。其余六经或有抄本流传,或全佚。此部《礼记要义》清代曾为新安汪启淑收藏,民国时入涵芬楼,有“新安汪氏”、“海盐张元济经收”印记可证。卷首、末分别有金锡爵、莫友芝跋。

 

  

卷首金锡爵跋

  

予讀《儀禮》燕禮記、聘禮記,兩有“賓爲苟敬”,《禮記·郊特牲》注“苟”作“尊”,知俗本之誤。山井鼎據足利本,亦作“苟”字。然兩存之,無所取舍,是未援《儀禮》以正也。已巳秋得宋雕本《禮記要義》,《郊特牲》注與足利本同。凡此本之與俗本異者,必與足利同矣。且讀經有疑義,能旁通博引,折衷於至當,往往若符節然。群經轉刻,紕謬益多,乃嘆此等書固天壤間之鴻寶,不僅以宋槧而珍重者也。書共三十三卷,失去一之二卷,不能無餘憾云。拜五經齋主人錫爵識。(卷首金錫爵跋,後鈐“轡庭”印)

 

  卷三末莫友芝跋

  同治乙丑六月,獨山莫友芝借讀過。(卷三末,後鈐“莫友芝圖書印”)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