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题跋整理
题跋整理
题跋集萃│朱熹《诗集传》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日期:2017-05-22
题跋整理:南京圖書館 王英姿
提要撰寫:南京圖書館 方雲
編輯改寫:趙洪雅

  关于《诗经》,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但是对于《诗经》的注疏类作品,大家是否了解呢?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部宋刻朱熹《诗集传》与其他同类著作相比,又有何特点呢?

 

 00238 詩集傳二十卷 (宋)朱熹撰
  宋刻本
  吴壽暘跋并録陳鱣跋
  南京圖書館藏

  1、《诗经》的各种“解诗之作”

  在汉代,对于《诗经》的研究就已经分为四派,即齐、鲁、韩、毛四家。《齐诗》、《鲁诗》、《韩诗》这三家诗属于“今文经学”,虽然在西汉时期十分盛行,但在之后却流传不广;唯有古文《毛诗传》以及混合了今古文派的郑玄《诗笺》得以广泛流传。

  到了宋代,先有欧阳修的《毛诗本义》,辨别毛、郑之失而断以己意。之后又有苏辙的《诗集传》,是最早认为毛《序》不可尽信的著作,因此仅存其首句而删去其余。其后,郑樵又作《诗传辨妄》,专攻毛、郑而极诋《小序》。

  小知识

  《毛诗》诗序有大序和小序之分,是汉人解诗的重要文献资料。《毛诗》于各诗之前均有一段阐述该诗作者或介绍时代背景的短文,称为小序;而概论艺术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方法和社会作用等问题的文字,称为大序。但诗序解诗多有穿凿附会之处,受到诗学研究者的质疑。

  南宋淳熙年间,著名的儒学集大成者朱熹“以大小序自为一编,而辨其是非。其序《吕氏读诗记》,自谓少年浅陋之说,久而知其有所未安,或不免有所更定。”(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二)。故而,《四库全书总目》中对朱熹《诗集传》的提要这样写道:朱熹“注《诗》亦两易稿。凡吕祖谦《读诗记》(即宋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 》)所称“朱氏曰”者,皆其初稿,其说全宗小序,后乃改从郑樵之说,是为今本。”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世尊称为朱子

  反映到这部朱熹的《诗集传》及《诗序辨说》一文中,可以看出朱子的主要观点:

  1.反对《诗序》,认为不足凭信;

  2.不专主毛、郑,间或采用今文《诗》说;

  3.提出新解,认为《诗经》中二十四篇为男女淫佚之作。

  可以说,自朱子这位南宋大儒以后,《诗经》研究者们就分为了“攻序”和“宗序”两派。这部朱熹的《诗集传》也因而成为“攻序”一派之宗,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诗集传》的版本

  说完了这部书的内容,我们再来看看《诗集传》的版本。此书最早著录于南宋的私家藏书目录——尤袤的《遂初堂书目》诗类,曰“朱氏集传稿”。在稍后的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及《宋史·艺文志》卷一中,皆题此书为“二十卷”。《四库全书总目》对该书的提要则云:“今本八卷,盖坊刻所并。”故此书原为二十卷,到元以后则通行八卷本。

  南宋端平二年(1235),朱熹之孙朱铿作《诗传遗说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云:“先文公《诗集传》,豫章、长沙、后山皆有本,而后山本雠校为最精。”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曰:“今江西所刻晚年本得于南康胡泳(伯量),较之建安本,更定者几什一云。”可见此书早在南宋成书后,就已经数次刊印了。

  现今存世的宋刻《诗集传》,有半叶七行及半叶八行两个系统。八行本只存卷十六,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七行本有三:一是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本,曾经清袁廷梼、陈鳣、陆心源递藏,此本卷十二末七叶、卷十三至十七抄补;二是原北平图书馆藏本,版本目录学家王重民先生在《中国善本书提要》中提出其与静嘉堂本相同,只是印刷较晚,且“虽有稍模糊处,究属原版,自远胜于抄补之本也”;第三就是现在为大家介绍的这部宋刻《诗集传》,现藏于南京图书馆。

  然而,这三家藏本均没有淳熙四年(1177)朱熹的原序。陈鳣跋据朱铿《诗传遗说序》推测:“是本无题识可证,而校雠之精,疑其为后山本。”

  吴壽晹過録陳鱣跋

  鱣既得《周易》之明年春,同人作中吴吟課,適袁君又愷語及其家藏宋本《詩集傳》,因以他物易之。凡二十卷,與《宋志》合。今通行本八卷,蓋坊間妄并也。行款、格式與《周易本義》同。考文公孫鑑《詩傳遺説》敘云:“《詩集傳》,豫章、長沙、後山皆有本,而後山校讎最精。”是本無題識可證,而校讎之精,疑其爲後山本。惟自《小雅·蓼莪》至《大雅·版》之篇已缺,爲可惜耳。其間經文如《召南》“何彼穠矣”作“禯矣”,《鄘風》“終焉允臧”作“終然”,《衛風》“遠父母兄弟”作“兄弟父母”,《齊風》“不能晨夜”作“辰夜”,《小雅》“朔日辛卯”作“朔月”“家伯塚宰”作“維宰”,《周頌》“既右饗之”作“右享”,《魯頌》“其旂??” 作“茷茷”,《商頌》“來假祈祈”作“祁祁”“降於卿士”作“降予”,爲馮嗣京、陳啓原所拈出。外此若《王風》“牛芊下括”作“芊牛”,與上章同。《魏風》“不知我者”俱作“不我知者”,與《唐石經》合。又若《周南》“不可休息”注“吴氏曰:《韓詩》作思”,今本删去,不知《韓詩》曰“休”“求”,叶音也。《周頌》“假以溢我”,“假”下注:“《春秋傳》作何。”“溢”下注:“《春秋傳》作恤。” 蓋惟先有此注,故下注云“何”之爲“假”,聲之轉也;“恤”之爲“溢”,字之訛也。今本删去上注,則下注不知何所指矣。其餘傳文音義,足以補正今本者,不可殫述。宋本之善若此,安得好事者重爲刊布,俾家弦户誦乎?嘉慶十年春日,勃海陳鱣識。

  吴寿暘在过录陈鳣跋后,还在其上用朱笔题识:“是本与徵君(即陈鳣)所藏本无异。”因而可以推断,日本静嘉堂文库本、原北平图书馆本与此部南京图书馆本,三者应是同一版本。若陈鳣所言“后山本”不误,则此七行本的刻版年代大概介于朱熹作序之淳熙四年(1177)至朱铿作序之理宗端平二年(1235)之间。

  首葉眉·吴壽晹朱筆跋

  此簡莊徵君跋其家藏宋本《詩集傳》文也。是本與徵君所藏本無異,爰録跋文於前。惟缺卷較多,爲可惜耳。蘇閣識。

  此部南京图书馆藏朱熹《诗集传》是中国大陆现存该版《诗集传》中卷数最多之宋刻本。书中钤有“晋府书画之印”、“敬悳堂图书印”、“子子孙孙永宝用”印记,为明晋庄王朱钟铉的藏书印章。朱钟铉,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朱棡之长曾孙,初封榆林王,正统七年嗣爵晋王。博古好书法,尝取旧藏名人墨迹,令其子朱奇源摩刻为《宝贤堂法帖》。

  

《宝贤堂集古法帖》,为明晋府世子朱奇源奉其父晋庄王朱钟铉之命,并以其堂名“宝贤堂”为帖名,于弘治年间在山西太原集刻的十二卷石刻丛帖

  此部《诗集传》中还钤有“拜经楼吴氏藏书印”,是吴骞、吴寿暘藏书之记。吴骞,字槎客,号兔床,清浙江海宁人,是与黄丕烈齐名的藏书大家。其所藏宋元刻本及旧抄本甚多,遂筑拜经楼以藏之。其子寿暘,字虞臣,一字周官,号苏阁,承继其业。

  除此以外,还有清末丁申、丁丙两兄弟所钤“嘉惠堂丁氏藏书之印”、“泉唐丁氏竹舟申松生丙辛酉以后所得”、“善本书室”等印。今藏于南京图书馆。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