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题跋整理
题跋整理
书志题跋│《周易正义》十四卷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时间:2017-02-22
题跋整理:國家圖書館  梁愛民
提要撰寫:國家圖書館  李致忠
圖文編輯:趙洪雅

  南宋初年,为便于批阅,两浙东路茶盐司首先将《易》、《书》、《周礼》的经、注、疏合刻在一起,绍熙年间又将《礼记》、《毛诗》的经、注、疏合刻在一起,不久,绍兴府知府沈作宾又将《春秋左氏传》的经、注、疏合刻在一起。绍兴古称越州,故上述六经便有了“越州本六经”之称。

  越州本六经的特点,是各经经、注、疏萃于一书。然既将各经注、疏分散在相关经文之下,则必有省略注文及疏文之处,虽然批阅称便,但文字上与原先单注、单疏各自单行时却不完全相同,于是人们反倒珍视旧有的单注本和单疏本。此宋刻单疏本《周易正义》,便是人们特别珍视的单疏本之一。

00193 周易正義十四卷 (唐)孔穎達撰 

南宋初刻遞修本

國家圖書館藏

  孔颖达(公元574—648年),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是隋唐之际的著名经学家和教育家。孔颖达长于经学,唐太宗贞观中,受命领衔编撰《五经正义》,也称为《五经疏义》。其中,《周易正义》上下经用三国王弼注,《系辞》以下用晋韩康伯注。孔颖达对南北朝经学家的见解,均能取其切中经义者,故书成之后由政府颁行,成为经书定本。

孔颖达像

  此本乃宋刻单疏本,极为珍贵。傅增湘先生跋称:“群经注疏,以单疏本为最古,八行注疏本次之。顾单疏刊于北宋,覆于南宋,传世乃绝罕。”清翁方纲也曾对此书有所校读。来看看翁方纲、傅增湘两位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墨迹吧~

  卷末翁方纲题记1

  嘉慶丙寅冬十二月,北平翁方綱校讀一遍記。(後鈐“覃溪”印)

  卷末傅增湘长跋2

  群經注疏,以單疏本爲最古,八行注疏本次之。顧單疏刊於北宋,覆於南宋,傳世乃絶罕。就余所見者,《尚書正義》二十卷,藏日本帝國圖書寮;《毛詩正義》四十卷,藏日本内藤湖南家(缺首七卷);《禮記正義》殘本四卷,藏日本身延山久遠寺;《公羊疏》殘本九卷,藏上海涵芬樓;《爾雅疏》十卷,二部,一藏烏程蔣氏密韻樓,一藏日本静嘉堂文庫(寶應劉氏藏半部五卷);《儀禮疏》,舊藏汪閬源家,今不知何在。合此《周易》計之,存於天壤間者,祇此七經而已。《易》單疏本自清初以來,相傳有錢孫保校宋本,然其書藏於誰氏,則不可知。後閲程春海侍郎遺集,乃知徐星伯家有之(集中《丙午七夕集蔡心友宅和吴荷屋》詩,有“免中徐公今漢儒,手繪泑澤昆侖圖。袖易孤本稱宋初”,注云:“是日星伯前輩攜宋槧單疏《周易》。”),嗣歸道州何氏,最後爲臨清徐監丞梧生所得。監丞藏書多異本,然嚴扃深鐍,秘不示人。同時京曹官嗜古如繆藝風,窮經如柯鳳蓀,與監丞號爲石交,亦未得寓目。監丞逝世,遺書漸出。余偶訪令子聖與,幸獲一睹,驚爲曠世奇寶,時時往來於懷。旋聞業已易主,廉君南湖曾爲作緣,以未能諧價而罷。昨歲殘臘,忽聞有人求之甚急,議垂成而中輟,然其懸值高奇,殊駭物聽。余詗知,怦然心動,遂鋭意舉債收之,雖古人之割一莊以易《漢書》,無此豪舉也。雙鑑樓中藏書三萬卷,宋刊秘笈且逾百帙,一旦異寶來投,遂巋然爲群經之弁冕,私衷榮幸,如膺九錫。顧竊自維念,此書自端拱進御,紹興覆雕,存世本稀,沿及今兹,更成孤帙。若復私諸帳秘,使昔賢留貽之經訓,前代守護之遺編,將自我而沉堙,何以對古人,更何以慰來者?爰郵致海東,妙選良工,精摹影印。板式若一,點畫無訛,紙幅標題咸依舊,俾與近歲覆印《書疏》聯爲雙璧,從此數百年孤行之寶籍,化爲百本,流播無窮。區區傳佈之苦心,庶爲海内外人士所同鑒乎?

  按:《易疏》行世,最少善本。阮氏校刻《十三經注疏》,論者以《周易》爲最劣,瞿氏《書目》嘗深訾之。緣其所據爲十行《兼義》本,書屬晚印,補刊已多,訛奪自所不免。自陳仲魚得八行注疏本,撰爲跋文,臚列勝異,定爲注、疏合刻之祖本,其佳處自出閩中、北監、汲古各本之上。今其書在常熟瞿氏,然單疏原本,終未嘗見也。惟日本舊傳鈔本尚多,如狩谷望之求古樓藏應永、弘治、天正三鈔本,增島固竹蔭書屋藏永禄鈔本,澀江全善容安書院藏元龜鈔本,昌平學藏天正十年鈔本,見《經籍訪古志》。楊君惺吾隨使東邦,曾收一本,歸國後以贈繆藝風。甲寅二月,吴興劉君翰怡爲刻入《嘉業堂叢書》中,第以輾轉傳鈔,舛誤觸目,深以宋本錮藏,不得校訂異同爲恨。是此書鈔本雖行,而近世鴻生巨儒,想慕宋槧,殆如饑渴之思飲食也。余得書之後,粗事披尋,偶取北監本校之,前四卷改訂一百七十餘字。此外差失之甚者,如《觀》卦脱二十四字,《咸》卦脱八十九字,《遯》卦脱七字,《艮》卦脱六字,皆賴以補完。其關係最要者,尤爲本書卷第。考孔氏序言“爲之正義,凡十有四卷”,《新唐•志》及《郡齋讀書志》同。至《直齋書録解題》乃作十三卷,且引《館閣書目》言“今本止十三卷”。殿本《易疏》朱良裘跋,言廣羅舊本,得文淵閣所藏《易疏》殘帙,知孔疏、王注分六卷爲十卷,合之韓注三卷,而十三卷自備,因注疏合刻之始,體例未定,故爾乖違。其説殊爲未審。至陳仲魚得八行祖本,亦十三卷,乃爲之説曰:“原本祇十三卷,今云十四卷者,殆兼《略例》一卷而言。”其説益爲差戾。孔氏爲王注作《正義》,於《略例》邢璹注未嘗加以詮釋,何緣并爲一談?今得宋本觀之,第一爲八《論》,第二《乾》,第三《坤》,遞推至第十四爲《説卦》《序卦》《雜卦》,則十四卷之數犁然具在,然後知朱、陳諸氏自來懷疑不決者,可以迎刃而解。夫目不睹原刊,而虚擬懸測,以求合其數,宜其言之無一當也。至如嘉業堂刊本,源出舊鈔,又經藝風手勘,宜正定可傳。今開卷簽題大書“《周易正義》十卷”,已爲巨謬,而跋尾敘述各卷編次,復與宋本差違,殊難索解。若末卷所列銜名,刊本失載,諒爲傳録所遺,無足詫也。

  又按:此書雕刊年月,取本書列銜與《玉海》證之,正相符合。《玉海》卷四十三云:“端拱元年三月,司業孔維等奉敕校勘孔穎達《五經正義》百八十卷,詔國子監鏤板行之。《易》則維等四人校勘,李説等六人詳勘,又再校。十月版成以獻。”今檢視銜名,勘官解損等四人,詳勘官李説等七人,而孔維實爲都勘官,且其後再列銜,維已改書守國子祭酒。疑數月之間,校書官時有更迭,而維至進書時已擢守祭酒,故人數與官位咸有不同,非《玉海》誤記也。世傳此書爲北宋初刊本,乃據進書時題端拱元年而言。兹詳檢各卷,桓、構等字悉已闕筆,則爲南渡覆雕可知。考《玉海》載:“紹興九年九月七日,詔下諸郡,索國子監元頒善本,校對鏤板。十五年閏十一月,博士王之望請群經義疏未有板者,令臨安府雕造。二十一年五月,詔令國子監訪尋《五經》三館舊監本刻板。上曰:其他闕書亦令次第雕,雖重修,所費亦不惜也。由是經籍復全。”循是推之,則《五經正義》再刊,當在紹興九年以後、二十一年以前。再證以廟諱之闕避,雕工之姓名,刻書之風氣,益足推勘得實,正不必侈言北宋監本爲重也。第有不可解者:《五經正義》既爲紹興中葉覆刊,則當日頒行,必遍佈各州軍學,以直齋之聞見博洽,爲時甫及百年,顧於經籍之奉敕重刊者,乃獨未之經眼,其所著録仍循十三卷之失,豈其本亡佚,已不可復得耶?嗟乎!以宋賢所未見之書,而余得私諸篋笥,蕘圃所謂奇中之奇、寶中之寶者(蕘翁題《儀禮》單疏語),可移以謚之而無愧矣。

  若夫此書流傳之緒,可以考見者,宋代藏俞玉吾家,有“林屋山人”“讀易樓”“易學傳家”“石澗”諸印。明代藏唐子畏家,有墨識一行。清代則歸於季滄葦,有藏印二方,《延令書目》中第三種題“《周易正義》四册”者是也。後於歸徐星伯,有翁覃溪手跋一則,題字一行。别有“高松堂”“莊虎孫”二印,其人無考,意當在季氏之後、徐氏以前矣。竢更考之。至其文字之異同,當别撰校記,訂正刊行,就質方雅。

  歲在乙亥冬至後五日,江安傅增湘識。(卷末,後鈐“傅增湘”“藏園”印)

  除傅增湘所提及的诸方印记外,此《周易正义》还钤有“俞氏家藏”、“沧苇”、“季振宜印”、“御史之章”、“傅增湘印”、“藏园”等印记,曾为宋元间人俞琰故物,后归季振宜、傅增湘等名家珍藏,流传有绪,洵为善本。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为一级古籍。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