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籍史话
典籍史话
荐书丨《国家珍贵古籍题跋丛刊》

国家珍贵古籍题跋丛刊

(全十八册)

编著者: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编

定价:9800.00 元

ISBN:9787501367351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第一至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80余家收藏单位有手书题跋的古籍900余部,题跋3500余条。其中多宋椠元刊和珍贵的稿抄校本。正文由卷端书影、题跋书影和题跋文字三部分组成。同一种书的书影在前,文字在后,图文结合,形象直观地展示古籍题跋的原始面貌与今人的整理成果。题跋多出名家之手,内容涉及相关图书的品评、赏鉴、考订、记事等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编制有题跋作者人名索引,方便读者使用。

编委会

前  言

古籍手書題跋植根於我國傳統文化中綿延久遠的藏書之風,見證公私庋藏之盛,彰顯人文薈萃之美。在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上,先賢收聚篇籍、宣文修典,銘記著中華民族往昔的篳路藍縷與中華文化的博大、輝煌。這些遠溯唐宋、近至明清的古籍,是歲月流轉和文化變遷的見證,兵灾火厄、水濕蟲蠹,固然在它們身上留下了難以挽回的印記,但後世的讀書者、藏書者、愛書者加意護持,鈐蓋、書寫在它們身上的纍纍硃印、燦燦丹黄,更昭示著一種一脉相承的歷史。題跋即是藏家、學者題寫於古籍之上,以品評、鑒賞、考證、記事爲主的文字,向被視爲古籍的重要“附加價值”而頗得學人珍重。善本精刻與名家手書相得益彰,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與藝術價值。而以學術價值而言,題跋作爲第一手資料,反映出典籍的思想内涵、刊刻過程、遞藏流傳等文獻學重要信息,既可保存遺説,記録下學者閲讀典籍最初的認識與期待,又折射出典籍歷經滄桑、流傳有序,默默無言地展現文脉傳承。不僅如此,題跋内容也以古籍爲中心,旁涉人物、時事、掌故、風俗、節令等多種人文題材,與時俯仰,包羅萬象,可謂古代文人生活的百科全書。因此,題跋之有無以及題跋之作者,常常成爲判斷典籍版本及其價值的重要依據。“一經題跋,身價百倍”,黄丕烈、顧廣圻等名家題跋的價值有時甚至超過書籍本身。

隨著古籍研究不斷深入擴展,存世的海量古籍題跋逐漸受到藏書家及目録學、版本學、書籍史、文化史研究者的注意,對其進行的整理工作如著録、輯存、校釋等綿延不絶,嘉惠學林者往往而有。然而古籍題跋的存在形式具有唯一性,又分藏各地,讀者若要使用,非親至其地、親閲其書而不能,其釋讀利用亦需具備專業知識,故而其價值亦難得到充分揭示。傳統上對題跋的整理,大多因人、因書、因庋藏流轉而搜求題跋,分門别類,釋讀著録,雖已有收藏單位持續開展整理工作,但仍待全國範圍内的大規模整理與系統公布。《國家珍貴古籍題跋叢刊》即是從國家珍貴古籍入手,以《國家珍貴古籍名録》評審工作爲基礎,對古籍題跋進行全面查考輯録及釋讀整理的新探索。《國家珍貴古籍名録》是由國務院公布的我國現存珍貴古籍目録,旨在集中人力物力,對具特别重要的文獻價值、文物價值、藝術價值的古籍予以重點保護。自二〇〇七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開展以來,已正式公布五批,涵蓋全國四百五十八家單位(個人)所藏一万二千二百七十四部古籍。入選典籍爲國内存世古籍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多經名家遞藏、高士品鑒;而與此同時,名家題跋本又常以其獨特價值而受到特别關注。因此,《國家珍貴古籍名録》所含題跋,可謂數量繁多、質量精良、多出名家,但在傳統書目中往往散在群書之間,著録失於簡略。對這些題跋進行全面整理,不僅對紹介珍貴古籍、提供研究資料頗具價值,對題跋整理工作而言亦可起到重要的示範作用。

爲更好地利用國家珍貴古籍中的題跋資源、進一步推動古籍整理與保護工作,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於二〇一二年九月設立“《國家珍貴古籍名録》中古籍題跋整理”項目,委托國家圖書館負責組織實施,納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資助框架。在項目推動下,《國家珍貴古籍名録》入選典籍所含題跋得以全面厘清整理,彙爲《國家珍貴古籍題跋叢刊》。隨著“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逐步深入,我們愈發需要在深度、細度和廣度上拓展對古籍的認識。本書希望通過整理珍貴古籍題跋,深入揭示珍貴古籍的價值,探知古籍流傳過程中的收藏、整理、研究情况,爲學者及大衆研究、瞭解文獻學、書籍史乃至書法藝術史等領域提供基礎資料,同時也爲各藏書單位編纂書目提要提供重要信息,爲古籍整理研究事業培養後備人才,爲古籍普查與古籍保護工作提供深入助力,對開掘傳統文化資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獨特作用。

本書收録《國家珍貴古籍名録》入選典籍所附的手書跋語,包括題跋(含過録跋)、觀款、題詩等。典籍原書刊刻序跋不在其列。在整理題跋的同時,著録題跋所屬古籍的入選名録號、書名、著者、版本、册數、存卷、題跋者、館藏單位、索書號,對題跋部分釋讀標點,整理成文,配以書影。全書依《國家珍貴古籍名録》批次分輯,各輯根據題跋原書内容按四部分類法編排,分爲經、史、子(叢)、集四編。

本輯收録前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題跋。前三批《名録》共收録九千八百五十九部古籍,據初步統計,其中有題跋者九百六十二部,題跋一千六百九十條。在整理過程中,國家圖書館與各收藏單位反復審校、核實原書、完善著録,對古籍中存在的一人多跋、一書多跋的情况重新精確統計,新發現大量未經著録的名家題跋,隨加釋讀,實際徵集的題跋數量遠遠超出預期。本輯最終整理并審校八十一家單位所藏近千部珍貴古籍,録得題跋三千五百餘條,總計六十三萬餘字,超過預計規模一倍以上,覆蓋前三批《名録》所收題跋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平均每條題跋約一百八十字,單部古籍題跋字數最多者爲國家圖書館藏翁方綱稿本《儀禮蠡測簽注》(07324)二十餘人題跋七千二百餘字,單條題跋字數最多者爲上海圖書館藏顧祖禹稿本《讀史方輿紀要》(01654)葉景葵跋三千四百餘字。這些題跋的發現與整理,將提高珍貴古籍的文物和文獻價值,也爲本書實現在學術整理及古籍保護工作上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没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强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珍貴古籍在歷史長河中經歷風波錘煉、流沙删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是維繫民族精神的重要紐帶,亦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深入挖掘古籍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價值,正可爲文化復興、民族復興提供力量源泉。爲了實現“讓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我們的古籍普查、古籍保護、古籍整理工作,也將走上更加深入、更加切實、更加貼近文化宣傳與讀者利用的路途。

内页欣赏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