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籍史话
典籍史话
《书志》|石任之:《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

  《书志》(第三辑)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编

  中华书局2022年5月出版

  ISBN 978-7-101-15906-6

  《书志》(第三辑)目录

  《詳注周美成詞片玉集》

  作者/ 揚州大學 石任之

  中國國家圖書館08741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01250

  《詳注周美成詞片玉集》十卷。(宋)周邦彥撰;(宋)陳元龍注。宋刻本。二冊。綫裝。李盛鐸、袁克文跋。朱祖謀校並跋。

  【題著說明】卷端題“詳註周美成詞片玉集卷之一”,次行題“廬陵陳元龍少章集注”,三行題“建安蔡慶之宗甫校正”。

  【著者簡介】

  1.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元豐六年(1084)獻《汴都賦》,爲神宗所異,名動天下,自太學諸生擢爲太學正。歷官廬州教授、溧水知縣等。徽宗時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著有詩文集《清真居士集》,又著《操縵錄》《清真雜著》,皆佚。詞集《片玉集》今存。事見《宋史·文苑傳》。

  2.陳元龍,字少章。南宋時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内容】上冊:目錄、卷一至四;下冊:卷五至十。卷一春景,八調九首。卷二春景,八調八首。卷三春景,十一調十七首。卷四夏景,十調十三首。卷五秋景,十調十首。卷六秋景、冬景,十一調十四首。卷七單題,十調十一首。卷八單題,十調十三首。卷九雜賦,十二調十五首。卷十雜賦,十一調十七首。

  【刊印者】待考。

  【行款版式】半葉十行,行十七至十九字,小字雙行同。細黑口,左右雙邊,雙魚尾。版心鐫“片玉幾”(序作“片玉序”,目錄作“片玉目”),下鐫葉數。版框18.0厘米×11.8厘米,開本23.5厘米×14.5厘米。

  【題名頁牌記】無。

  【刊寫題記】無。

  【刻(寫)工】無。

  【避諱】“匡”字缺末筆,見卷十第四葉“當時相候赤欄橋”句下注“北夢瑣言曰唐李匡威少年好勇”。“慎”字缺末筆,見卷九第三葉《遶佛閣·旅情》“舟下如箭”句下注“慎子云”。書中或有不諱之處,如卷一第一葉乙面第三行注,“玄”字不諱;第八九行注,“讓”字不諱。

  【序跋附錄】書前護葉附有陳延韡爲袁克文繪《雙片玉龕填詞圖》。書首刻有劉肅序,序後有《詳註周美成詞片玉集目錄》。

  劉肅序錄文如下:

  辭不輕措,辭之工也。閱辭必詳其所措,工於閱者也。措之非輕而閱之非詳,工於閱而不工於措,胥失矣,亦奚胥望焉。是知雌霓之誦方脫諸口,而見謂知音,白題八滑之事既陳,而當世之疑已釋。楛矢萍實,茍非推其所從,則是物也,棄物耳,誰歟能知。觸物而不明其原,覩事而莫徵所自,與冥行何別。故曰無張華之博則孰知五色之珍,乏雷煥之識則孰辨衝斗之靈。況措辭之工,豈不有待於閱者之箋釋耶。周美成以旁搜遠紹之才寄情長短句,縝密典麗,流風可仰,其徵辭引類,推古誇今,或借字用意,言言皆有來歷,真足冠冕詞林。歡筵歌席,率知崇愛,知其故實者幾何人。斯殆猶屬目於霧中花,雲中月,雖意其美,而皎然識其所以美則未也。漳江陳少章家世以學問文章爲廬陵望族,涵泳經籍之暇,閱其詞,病舊注之簡略,遂詳而疏之,俾歌之者究其事、達其意,則美成之美益彰,猶獲崑山之片珍,瑑其質而彰其文,豈不快夫人之心目也。因命之曰《片玉集》云。廬陵劉肅必欽序。

  【批校題跋】

  1.書內多有朱祖謀夾紙手書校語,校與他本異同,主要參校本爲黃丕烈舊藏宋刻本《詳注周美成詞片玉集》,甚爲精詳。校語可見張元濟《寶禮堂宋本書錄》[1],經核原書,相異者如下:

  卷二第一、二葉間夾紙,其中“又,二上,六,舊色,黃本作蒨色” 一條,疑非朱祖謀筆跡,或出自葉公綽。

  卷二第三、四葉間夾紙,作“卷二,三下,一行注,庾下填寫州翠二字。再校,二行注□,脫薰字。又,二行,人作心”,較張元濟所録多出卷二葉三第一行注“庾下填寫州翠二字”一條。

  卷二第四、五葉間夾紙,較張氏所録多“又,又九十行,纜結下注,一本作李白賦醉愁心於垂楊,隨柔條以斜結”一條,“又,五下,六,一本銷作綃”一條亦疑非朱祖謀筆跡。

  卷四第二、三葉間夾紙“又,七注,露金井作露井邊”一條,張氏録作“露金井作金井邊”;“又,三下,七注,卒作幾”,張氏録作“卒作辛”。

  卷五第一葉前夾一紙,書“卷五,前四葉,注,与黃本异處甚多”,張氏未録。

  卷六第三、四葉間夾紙,“卷六,四上,十行注,南雨(初書作宮,後圈去改書雨)。再校”,張氏録作“雨作宮”。

  卷七第四、五葉間夾紙,“卷七,五上三行,丸,作圖”,張氏録作“丸作圓”。

  卷十第五、六葉間夾紙,較張氏所録多“又,九行,仙侶下注,一本無”“又,六下,六行,最多處下注一本無”兩條。

  2.書後有袁克文、李盛鐸、朱祖謀(孝臧)諸人跋。依葉次錄如下:

  ①袁克文跋三條:

  陳元龍註《片玉集》十,阮元曾以進呈,傅於世間。宋刻惟藝芸汪氏有之。散後渺不可知。此碻爲南宋坊刻,雖少缺諱,而字體之規度存焉,當不可因之而目爲元本也。《汲古閣秘本書目》有元板《片玉詞》,故王半塘據以指此爲元刻,則謬甚矣。乙卯九月寒雲?於廠市。

  病中強起,取影元本《清真詞》,校填缺字,俾無不能卒讀之憾。惟注無他本可校,姑仍其缺爾。十月十二日燈下。寒雲記。

  《汲古秘目》所載元板《片玉詞》二,無注,曾歸結一廬。今已散出,不知何屬矣。丁巳春寒雲。

  ②“?九繞佛閣,舟下如箭注”,慎諱作慎(缺末筆)[2]。

  ③上跋之左書“卷十,四,上四,匡諱作匡(缺末筆)”,不知作者何人[3]。

  ④袁克文又跋:

  予?此書時,曾作跋,深以藝芸所藏一本渺不可知爲憾。比獲黃氏藏本,每?前除“士禮居”“丕烈”“蕘夫”三印外,尚有“汪士鐘印”“閬源真賞”兩印。當即藝芸一本。蓋蕘翁藏弆多鬻諸汪氏也。前之興歎,今則驚且喜矣。此本原藏孫駕航家,展轉流入廠市,爭購者頗夥。予卒以重金?之,過於?黃本之值,可謂狂且癡者。此較黃本序尾“集云”下缺“少章名元龍,時嘉定辛未杪臘”十二字。以此定之,則黃本似是原刻也。乙卯冬月十八日。寒雲。

  ⑤李盛鐸跋:

  寒雲初得此本,属爲審定,余歎爲得未曾有,且決定是宋刊。今又得一精印本,此本似退而居乙。然黃本序尾有嘉定紀年,紙是寬簾,固是宋刊宋印,而此本弟十卷之末葉卻可補黃本之缺。合之則爲兩美也。乙卯長至後五日重觀因記。盛鐸。

  ⑥朱祖謀跋:

  美成詞刻於宋世者,一爲《清真詩餘》,見《景定嚴州續志》;一《圈法美成詞》,見《詞源》;一《清真詞》,見《直齋書錄解題》。又有溧水三英諸本,皆無注。其曹杓注《清真詞》,亦見《書錄解題》,書亦久佚。茲集劉必欽序謂:“病舊注之簡略,遂詳而疏之。”疑即据曹注本,故編次與《清真詞》悉合。黃蕘圃藏本與是略同,而劉序稱嘉定辛未,其爲宋刻無疑。此雖刪去“嘉定辛未”十許字,然覈其注語,較黃本爲詳明。卷五注中尤相徑庭。其爲少章手自斠改覆刻亦無疑。且當時印布較廣,故視黃本之初稾爲稍漫漶。半塘老人謂爲元刻者,蓋未覩黃本固標明“嘉定”,且有異同也。己未春莫,明訓兄得之,出以見示。漫識數語,且述是帙之遠勝黃本,固不必以印工而軒輊之也。上彊邨民孝臧記。

  【鈐印】書前護葉陳延韡《雙片玉龕填詞圖》落款鈐“陳二”朱文方印。

  劉肅序首葉鈐“雲/查”朱文方印、“雪苑宋氏蘭/揮藏書記”朱文長方印、“蔣/祖詒”白文方印、“雋文”朱文長方印、“穀/孫”白文方印、“三晉/提刑”朱文方印、“臣/筠”朱文方印、“寒雲/如意”朱文方印、“侍兒文/雲掌記”朱文長方印、“壺巢/所藏”朱文方印、“宜子/孫”朱文圓印、“宋本”朱文橢圓印、“倿/宋”朱文方印、“密均/樓”白文方印、“皇/二子”白文方印(有龍虎文)。序末葉鈐“祖詒/審定”朱文方印、“密均/樓”朱文方印、“後百/宋/一廛”朱文方印、“玉山珠/海○家”朱文長方印,乙面鈐“寒雲廬倦繡室/溫雪齋同鑑賞”朱文長方印、“遐庵/經眼”白文方印、“葉/公”朱文方印、“詞客有靈/應識我”白文長方印、“中華/國寶人/珍保之”朱文方印、“博明/經眼”白文方印。

  目錄首葉鈐“皇/二子”朱文方印、“毛”“晉”朱文連珠印、“北京/圖書/館藏”朱文方印、“甲”朱文方印、“寒雲/鑒賞/之鉨”朱文橢圓印。末葉鈐“華韻/書堂”白文長方印。

  卷一首葉鈐“張南伯/書画印”朱文長方印、“子”“晉”朱文連珠印、“柿邨”白文長方印、“宋履素/書畫印”朱文長方印、“○”朱文方印、“密均/樓”朱文方印、“許”朱文方印、“褱辛齋”朱文橢圓印、“宋本”朱文橢圓印、“三琴/趣齋”朱文方印。

  卷四末葉甲面鈐“恭綽/長壽”白文方印、“褱辛/主人”朱文方印、“博”“明”朱文連珠印、“蔣祖詒讀書記”朱文長方印、“毛氏/子晉”朱文方印、“雪苑宋氏蘭/揮藏書記”朱文長方印、“劉嶽/之印”白文方印、“駕/航”朱文方印、“孫/楫”白文方印、“流水音”朱文長方印。乙面鈐“寒雲秘笈/珍藏之印”朱文長方印、“三琴趣齋”朱文長方印。

  卷五首葉鈐“華韻/書堂”白文長方印、“梅真侍觀”朱文長方印、“毛”“晉”朱文連珠印、“穀孫/祕笈”白文方印、“許”朱文方印、“褱辛齋”朱文橢圓印、“密均/樓”白文方印、“壺巢/所藏”朱文方印、“雪苑宋氏蘭/揮藏書記”朱文長方印、“三晉/提刑”朱文方印,“臣/筠”朱文方印、“侍兒文/雲掌記”朱文長方印、“寒/雲”朱文方印、“皇/二子”朱文方印,書眉鈐“宋本”朱文橢圓印、“惟庚/寅吾/以降”朱文方印。

  卷十末葉鈐“半塘/○○/飯增”白文方印、“中華/國寶人/珍保之”朱文方印、“博明/經眼”白文方印、“遐菴眼福”朱文長方印、“劉嶽”朱文長方印、“子”“晉”朱文連珠印、“子孫/保之”白文方印、“遺子孫”朱文橢圓印、“張氏/南伯”朱文長方印、“褱辛/主人”朱文方印、“博”“明”朱文連珠印、“北京/圖書/館藏”朱文方印、“雪苑宋氏蘭/揮藏書記”朱文長方印、“髯”朱文圓印、“烏程蔣/祖詒藏”朱文長方印、“駕/航”朱文方印、“孫/楫”白文方印、“密均/樓”朱文方印、“雙玉龕”朱文長方印、“人間/孤本”白文方印。

  書末袁克文首跋下鈐“與/身俱/存亡”“後百/宋一廛”二朱文方印。袁克文末跋落款鈐“寒雲/小記”朱文方印。李盛鐸跋落款鈐“李氏/木齋”朱文方印。朱祖謀跋落款由上至下鈐“孝臧”朱文長方印、“彊/邨”朱文方印。

  【書目著錄】

  1.毛扆《汲古閣珍藏祕本書目》集部:“元版片玉詞二本,一兩二錢。”[4]

  2.張元濟《寶禮堂宋本書錄》:“余續得此刻,與前本較,不能定其先後,以示彊邨先生。先生取前本參校,舉其訛脫,謂此刻爲勝,且定爲少章手自斠改覆刻之本。自來剞劂之事,每以初版爲佳,凡後出者大都據以覆刻,故訛文奪句時有所見。不知者就表面觀之,必以此爲原本而彼爲覆本。然覆刻之訛只有疑似而無增減,且是本辭句之不同者,審其文義實有青勝於藍之概,尤以卷五前四葉爲甚。其卷四“訴衷情不言不語”之注亦并無存。彊邨一代詞宗,其定爲斠改覆刻者。所言固自可信,特不解初刊是書者何以如是草草耳。版印不及前本,蓋有初印晚印之別。若竟以此退而居乙,則誠未免皮相矣。彊邨校語,至爲詳密,附錄於後。”[5]

  3.《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集部詞類別集20916著錄。

  4.《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詞類別集著錄。

  【遞藏】

  1.張翼(1434—1512),字南伯,號雲翁,別署長谷真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始客岷湘,著《三巴奇觀》。歸即教授不出,遠來從學者數百人。學通九流百家,尤邃地理、字學。著詩文甚富。明正德七年(1512)卒,年七十九。生平略見蔡羽《處士張先生墓碣銘》。

  2.毛晉(1599-1659),見前《國家珍貴古籍名錄》01159。

  3.毛扆(1640—1713),見前《國家珍貴古籍名錄》01159。

  4.宋筠(1681—1760),字蘭揮,號晉齋,河南商丘人。宋犖子。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進士。撰有《青綸館藏書目錄》。

  5.孫楫(1827—1899),字濟川,號駕航,山東濟寧人。清咸豐二年(1852)進士,官至順天府府尹。

  6.袁克文(1889—1931),見前《國家珍貴古籍名錄》00565。

  7.蔣祖詒(1902-1973),字穀孫,浙江烏程人。蔣汝藻長子。其先人於道咸間即以藏書名,後多毀於太平軍,至其父一代家業復振。藏書樓名“密韻樓”,祖詒受業於王國維,王氏據其家藏書撰成《密韻樓藏書志》二十卷(當時未刊,後祖詒於1974年影印於台灣,易名《傳書堂藏書志》)。約1925年前後,蔣家在滬經營之企業遭重創,藏書亦典賣殆盡,遂以販售書畫古玩獲利爲業。建國前經香港至臺灣,後曾任臺灣大學教授。

  8.許厚基(?—約1958),見前《國家珍貴古籍名錄》00565。

  9.潘宗周(1867—1939),見前《國家珍貴古籍名錄》00565。

  【其他】

  1.此書上冊封面題“片玉集上”“汲古閣舊藏三琴趣齋重裝”;下冊封面題“片玉集下”“宋刊十卷全”。題字者似爲袁克文。

  2.目錄卷之六秋景之《醉桃源》(二首,大石)、《夜遊宮》(二首,般涉),冬景之《紅林檎近》(二首,雙調);卷之七單題之《解語花》(元宵,仙呂)、《六幺令》(重九,仙呂)、《側犯》(新月,雙調)、《虞美人》(二首,正宮);卷之八單題之《西河》(金陵,小石)、《黃鸝繞碧樹》(春情,雙調)、《滿路花》(思情,仙呂);卷之九雜賦之《浣沙溪》(三首,黃鍾);卷之十雜賦之《芳草渡》(雙調)、《感皇恩》(大石);其調名下所注宮調係手書補添。卷之八單題之《蝶戀花》(商調,四首),其首數亦手書補添。此皆非原刻所有,玩其字勢,或爲朱祖谋所書。

  3.宋刻原紙之周氏原詞句有殘損處,多經袁克文填寫字畫,袁跋謂“病中強起,取影元本《清真詞》,校填缺字,俾無不能卒讀之憾,惟注無他本可校,姑仍其缺耳”,是也。注語等袁氏未及校填者,時有朱祖謀校填,朱校偶或言及之。

  4.卷一至四,有調名無詞題。例與卷五唯宮調作陰刻異。卷五宮調注於詞題之下,宮調陰刻,加一白邊。卷六至十有調名、有詞題,詞題皆注於宮調之下,與卷五體例不同,且惟詞題作陰刻且加一白邊,少數缺刻白邊;個別詞題係陽刻外加圈。詞題於目錄中多有省略不刻者。卷內所注宮調於目錄中亦時有失刻,朱祖谋或據卷內所注爲補之,然未盡全,亦恐有誤者。

  5.目錄詞調下所注宮調與卷內所注宮調不符者,列如下:

  卷一目錄春景之《瑞龍吟》(越調)卷內注作“大石”;《渡江雲》(大石)卷內注作“小石”;《荔枝香》(二首大石)卷內第一首注作“歇指”。

  卷二目錄春景之《西平樂》(小石)卷內宮調闕注;《浪淘沙》(歇指)卷內注作“商調”,且“淘”作“濤”。

  卷三目錄春景之《少年遊》(二首)卷內於第一首詞調下注宮調“黃鍾”,目錄失之;《垂絲釣》(一首)於卷內注宮調“商調”,目錄亦闕之。

  卷四目錄夏景之《點絳唇》(仙呂)卷內宮調闕注。

  卷五目錄秋景之《木欄花》(仙呂)卷內注作“高平”;蕙蘭芳(歇指)卷內注作“仙呂”,且調名作《蕙蘭芳引》。

  卷七目錄單題《解語花》(元宵仙呂)卷內注作“高平”,朱彊村於目錄書作“仙呂”,不知何據;《大酺》(春雨)卷內注宮調“越調”,目錄闕注;《玉燭新》(大石)卷內注作“雙調”;《醜奴兒》(梅花)卷內注宮調“大石”,目錄闕注。

  卷七《側犯》卷內調名誤作“倒犯”,目錄不誤。

  卷八《西河》(金陵小石)卷內注作“大石”,彊村於目錄書作“小石”,不知何據;《歸去難》(期約)卷內注宮調“仙呂”,目錄闕;《三部樂》(大石)卷內注作“商調”。

  卷九雜賦《綺寮怨》(思情)卷內注宮調“中呂”,目錄闕;《拜星月》(中呂)卷內注作“高平”;《尉遲盃》(雙調)卷內注作“大石”;《遶佛閣》(雙調)卷內注作“大石”;《如夢令》(二首)卷內注宮調“中呂”,目錄闕;《點絳唇》(仙呂)卷內注作“黃鍾”。

  卷十雜賦《意難忘》(美詠)卷內注宮調“中呂”,目錄闕;《定風波》(美情)卷內注宮調“商調”,目錄闕;《玉樓春》(四首)卷內注宮調“大石”,目錄闕;《夜飛鵲》(別情)卷內注宮調“道宮”,目錄闕;《早梅芳》(留恋正宫二首)卷內闕注宮調;《芳草渡》(雙調)卷內闕注宮調,朱彊村於目錄補書雙調,不知據何本。

  【按語】

  1.《片玉集》宋刻陳元龍注本,今存二部,皆國家圖書館所藏,字體行款均相近,文字細核則有出入。此本明代曾藏張翼家,後歸毛氏汲古閣,清代遞經宋筠、孫楫收藏,王鵬運四印齋刻《清真集》時曾借校,稱爲“元巾箱本”。另一本舊藏黃丕烈處。朱祖謀曾比勘二本異同,於此本附夾簽書其校語。經朱氏鑒定,認爲黃氏舊藏本爲初刻,而此本是陳氏“手自校改覆刻”之作。但黃氏本書葉有缺損,不及此本完整。

  2.按朱祖谋所書校語,所列皆係其以此本校黃丕烈舊藏本之異同。所得多爲黃氏舊藏本誤而此本不誤,亦多黃氏舊藏本闕注而此本有注者,又有注文引句與黃氏舊藏本不同而此本於義爲勝者。確係此本有誤而黃氏舊藏本無誤者僅爲少數。朱氏據以定其爲陳元龍斠改覆刻之宋本,而以黃丕烈舊藏本爲初稿。此本劉肅序中缺嘉定辛未字樣,王鵬運則以《汲古閣秘本書目》所載元版《片玉詞》爲此本。又此本字形有簡省,多在雙行注中,如“無”作“无”,“聲”作“声”,“齊”或作“斉”,“憐”作“怜”,“雙”或作“双”,避宋諱僅見“匡”“慎”二字,袁克文謂當爲南宋坊刻本。而《汲古閣珍藏祕本書目》所載“元版片玉詞二本”,或即指此,疑毛氏以其無嘉定年號及避宋諱極不嚴等,故目爲元本。綜觀諸家之說,謂此本有以黃氏舊藏本爲基礎加以斠改者,有之。而以其爲陳元龍手校刻於南宋之本,抑或爲元人據宋本覆刻遂至僅遺留少量宋諱,則未可定論。

  2.周美成詞舊有曹杓注本,見《直齋書錄解題》,久佚。據劉肅序,陳元龍病舊注簡略,遂詳而疏之,朱彊村疑所謂舊注即指曹注本,其說可從。

  注释:

  [1]《張元濟全集》第八卷,商務印書館2009年,第137-140頁。

  [2]此條未署名,筆意類袁克文。

  [3]此條非袁克文筆意,不知何人書。

  [4]毛扆《汲古閣珍藏祕本書目》,清嘉慶《士禮居叢書》本。按此書有毛晉藏印,王鵬運謂即此書目所載,蓋毛氏目爲元本。

  [5]《張元濟全集》第八卷,第136頁。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