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籍史话
典籍史话
荐书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黄河历史文献》

  本书所收黄河历史文献均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藏品,将近600种,包括约400种舆图和约200种古籍,每种文献的内容全部或局部与黄河相关。每种文献对应完整信息,包括:题名、编著者、版本一、出版项、载体形态项、版本二、内容提要。出版项包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三项内容。舆图文献的载体形态项包括数量、尺寸两项内容;古籍文献的载体形态项仅显示数量。

  该书为黄河水利、水文、水情、水患、筑坝、疏水、工程、技术、人物、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珍稀文献,可为当代黄河流域的环境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绿化植被、增加湿地、减少泥沙、战胜水患等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历史参照;也可为治理江河湖泊水患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参考;同时对黄河水利史、水文史、灾害史、环境史、科技史等学科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该书有利于进一步开展黄河文献搜集、管理和保护工作,有利于为系统性研究黄河文献开启便利的途径;有利于未来加大黄河文献整理的力度、多维度编纂黄河相关丛书、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精髓,再现黄河文化的恢弘与灿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年里,历代王朝积累了浩如烟海的黄河相关文献。

  

  ▲《明治河图》

  1册;25厘米×27厘米彩绘本

  [清康熙中期]

  黄河相关舆图

  流传至今的黄河相关舆图,从制作方式来看,早期以刻石、拓片为主,在元、明、清时期以绘本和刻本为主,到了民国时期则以铅印本、石印本、油印本、晒蓝本等为主;从装帧形式来看,有卷轴装、经折装、册页装等,其中有不少大长卷,例如明代治河名臣潘季驯编绘的《河防一览图》长达20米,是我国现存最长的一幅黄河、运河工程图。

  

  ▲《河防一览图》

  (明)潘季驯编绘

  1幅;43厘米×2010厘米拓本

  明万历十九年(1591)立石

  国图所藏1949年前出版或制作的黄河相关舆图约有400种。比《河防一览图》更早的明代黄河舆图是刘天和编绘的《黄河图说》。此外,郑若曾撰《黄河图议》、吴山辑《治河通考》、南明时期郑大郁编订的《河防考》中均有黄河图。

  清代的黄河舆图有清中期的《黄河水道全图》,图幅近6米长;清中期《六省黄河工程埽坝情形图》描绘了起自上源阿尔坦河,流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南六省入海的黄河,并且详细标出了黄河下游沿岸埽坝工程,图幅近7米长。

  

  

  (上)《黄河水道全图》(局部)

  (下)《六省黄河工程埽坝情形图》(局部)

  民国时期的舆图注重实测和科学,大多运用现代技术绘制而成。舆图的绘制主体也发生较大变化,黄河水利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建设厅、水利局等机构成为绘图主体,例如黄河水利委员会印制了《实测一万分一图》《实测五万分一图》、河北省建设厅测量处编制了《实测黄河两岸五万分一地形图》等。

  黄河舆图绘制的河段区域除黄河全图、黄河源图外,基本为中下游地图,主要涉及河南、江苏、山东三省。黄河全图包括潘季驯《河防一览》系列著述中的《两河全图》、郑若曾撰《黄河图议》中的《黄河图》、郑大郁编订《河防考》中的《黄河图考》。长卷《河防一览图》事实上也属于《两河全图》系列。黄河源图包括阿弥达勘察后绘制的《黄河源图》。乾隆六十年(1795)刻本《黄河源图》中,地图绘出星宿海西南阿勒坦郭勒及噶达素齐老山上的天池,即黄河之源。河南省内黄河图有160余种;江苏省内黄河图有50余种;山东省内黄河图有 110余种。

  

  ▲《黄河源图》

  (清)阿弥达绘

  5幅;每幅99厘米×65厘米刻本

  [清乾隆六十年(1795)]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为河南青龙冈堵口事,皇帝命乾清门侍卫阿弥达(阿桂之子)恭祭河源。阿弥达勘察完毕后,认定阿勒坦郭勒即河源。此图系阿弥达从河源返回后绘制而成。地图绘出了星宿海西南阿勒坦郭勒及噶达素齐老山上的天池,即黄河之源,比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拉锡考查之河源又有所进步。图上有图说,满汉文合璧。

  黄河相关古籍

  黄河相关古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述黄河的古籍,一类是涉及黄河的古籍。前者主要涉及源流考证、治河理论、治河实践、河工技术、案牍汇编等;后者主要包括历代正史、地方志、综合性水利著作及运河、淮河相关水利著作。

  元代黄河相关古籍3种,包括潘昂霄的《河源志》、赡思(清朝改译为沙克什)的《河防通议》以及欧阳玄的《至正河防记》。明代黄河相关古籍10余种,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潘季驯《河防一览》系列著述。清代黄河相关古籍的数量也是历朝最多的。与靳辅相关的治河著作有《治河奏绩书》《治河汇览》《靳文襄公治河方略》等,与陈潢相关的著作有《天一遗书》《河防述言》《河防摘要》等。其中《靳文襄公治河方略》是继明代《河防一览》后又一部重要的治黄著作。

  民国时期黄河文献中的科学著作、考察报告以及外国人士著作大大增加。民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学家有李仪祉、张含英等。国图藏有李仪祉著《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此文对治黄工作有深远影响。外国传教士著黄河文献有李佳白(Gilbert Reid)著《河工策》,书中详细介绍西方治理河流泛滥之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决口后赈灾和救济办法。

  (转自“学苑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