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籍史话
典籍史话
荐书| 《册府千华:中国与亚洲——浙江大学藏珍贵古籍版本图录》

  

册府千华:中国与亚洲

  浙江大学藏中文珍贵古籍版本图录

  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碑帖研究与保护中心?编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2年3月

  序言

  2021年7月15日,“册府千华:中国与亚洲——浙江大学藏中外善本珍本图书”展览开幕。对于已经在21个省举办过28个场次的“册府千华”系列中第一场由高等院校独立承办的馆藏珍本展,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致词中高度赞誉:“展览以中国和亚洲为主题,视角新颖、视野开阔;无论从立意设计,还是从藏品的角度,都能成为国内古籍专题展中引为借鉴的标杆。”本书为展览图录,兹略述成书因缘如次。

  浙江大学古籍收藏历史可以追溯至1897年建立的求是书院藏书室,现图籍印记仍在,惜泰半不存。1927年,国立浙江大学于求是书院旧址成立,初名“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建校之初,广开门径搜求书籍,获邵裴子先生赠书近五千册,1933年购得刘大白先生藏书万余册,藏书规模渐宏。遵湄时期,数学系教授章用、史地系教授张荫麟不幸病逝,章氏藏书按照本人遗嘱捐赠本校,其中有天文历算类稀见抄本数种;张氏藏书近万册,多为近代史文献,亦有不少古籍,由其夫人伦慧珠女士捐给本校史地系。抗战期间,屡经播迁,古籍图书多有散失。回杭后,努力充实藏书,先后获南浔刘氏嘉业堂和瑞安孙氏玉海楼藏书,奠定了馆藏古籍的基础。1949年国立英士大学并入本校,所藏古籍也随之入藏,其珍贵者有“泽存书库”旧藏,如元刻《玉海附刻》十三种、明鲍松刻《李杜全集》等。在此前后,接受马叙伦先生赠书200余种,有批校本、稿抄本及明刻本等数十种善本书;又接受琦君所赠其父潘国纲先生遗书约四千册、任铭善先生赠书百余种、陈汉第先生赠书二千三百余册等。

  1952年院系调整,国立浙江大学拆分为工、文理、农、医四所单科性大学,即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后为杭州大学)、浙江农学院(后为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学院(后为浙江医科大学),馆藏古籍聚散离合,有得有失。损失部分主要有:一、随院系调整部分古籍调往其他高校。二、“文革”期间,老浙江大学的数百部善本古籍及三万余册普通古籍移送浙江图书馆。增长的部分主要有:一、并入浙江师范学院的之江大学藏书、并入浙江医学院的浙江省立医学院藏书。二、浙江师范学院时期陆续购入古籍数万册,大宗者有孙世伟藏书八九千册、屈彊藏书数千册、薛声震藏书二百余种以及高时显藏书约八十种。三、杭州大学时期从江浙沪等地的古旧书店购得古籍数万册、接受胡士莹先生所藏小说戏曲类赠书一千余册、方令孺先生赠书七百零二册。四、1986年底,老浙江大学接受袁氏后人所赠袁涤庵先生旧藏约三百册,内有宋刻本《资治通鉴纲目》残本一卷、明游明刻本《史记》三十二册。1998年,四校重新合并为新浙江大学,以上藏书均归入新的浙江大学图书馆。

古籍馆内部

  浙江大学图书馆现藏有古籍及民国线装书总计十八万余册,其中善本二千种二万余册,《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一百七十五部,居全国高校第二位。2021年5月,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馆正式开馆,同年7月,浙江大学图书馆艺术与考古专业馆,藏有西文珍本图书的方闻图书馆试开馆。为展示馆藏并祝贺新馆开馆,浙江大学申请承办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冠名的“册府千华”展览。

  展览分中国古籍与外国珍本两个单元。中国古籍突破传统“珍宝展”的展陈思路,以黄永年先生《古籍版本学》所述的版本脉络为经纬,依版刻之前后及类型,分为“宋元遗珍”“明椠概览”“书林‘清’话”三部分。

  “宋元遗珍”展出了浙江大学所藏宋元本古籍八种,而唯一收藏的一个宋刻残本,是本单元展览的焦点。浙江大学所藏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郑寅庐陵郡庠刻本《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存第四十五卷)为嵊州袁氏家族于20世纪80年代捐赠,新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按黄永年先生的分类,该本属宋浙本系统。本次展出的元本有西湖书院、建康路及庆元路儒学刻本,也都属浙本系统。本单元虽体量不大,但也可使观展者略窥宋元浙本之一斑。

  “明椠概览”是本次中国古籍展览的重点。浙江大学藏有明代版本七百余种,被认定国家珍贵古籍的就有一百余种。展览精选了其中的六十种,依黄永年先生对明刻本所分的前、中、后期分期陈列。各期又依照普通刻本(内府刻本、官刻本、藩刻本、家刻本、坊刻本等)和特殊刻本(活字本、套印本、插图本、稿本、抄本、批校本等)分别展示。其中较为优秀的版本主要有明铜活字印本《唐人集》(存三十八种一百十七卷),明嘉靖孙沐万玉堂覆宋两浙茶盐司本《太玄经》十卷,明万历三十七年汪汝淳刻本《重刻徐幼文北郭集》六卷(四库底本)等。

  “书林‘清’话”单元取名于名作《书林清话》以谐清代版本之意。浙江大学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清代版本以稿抄校本为多,本单元展示以内府抄本、名家抄本,以及本馆独家收藏的孙诒让稿本为主。

  本次展陈一依黄永年先生古籍版本学的脉络进行,其目的如“中国古籍”单元前言所述,“谨以此次展览致敬黄永年先生,这是一次新的尝试,希望能为古籍版本之普及、典籍文化之传播尽一些绵薄之力。”通过三个单元的设置,以古籍版本为策展核心,使观展者对古籍版本在时间上的变迁和形式上的多样有较为完整的认识,这是本次展览中文部分的学术旨趣。

  西文珍本首次成体系地出现在“册府千华”的系列展览中,也是本次展览的重要创新。对于国外珍本的界定,图书馆界主要以版本年代为据,而本次展览西文部分的策展人、著名艺术史专家缪哲教授,完全从内容的角度理解外国珍本的概念,这无疑是一个全新而更具说服力的角度。

  展陈的珍本揭示了浙江大学图书馆“方闻图书馆”,一座由方闻教授夫妇提议并捐建的艺术与考古方向的专业图书馆的馆藏。缪哲教授是方闻图书馆学术资源的主要建设者,他指出方闻图书馆对标普林斯顿大学马昆德艺术与考古图书馆,希望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艺术与考古专业图书馆。这次展览就方闻图书馆收藏的重点,展出了五个主题的内容,分别是“耶稣会士与早期汉学文献”“马戛尔尼访华文献”“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前两者是本次外国珍本单元的重点。

  外国珍本单元重要的文献,有拿破仑政府出资印制的1813年出版的《汉字西译》,这是西方第一部中文-法文-拉丁文字典,先由意大利传教士叶尊孝(Basilio Brollo,1648-1704)于1690年在南京完成初次编纂,形成手稿。1800年拿破仑下令编纂一部汉语字典,并于1808年任命小德经(l. J. de Guignes,1759-1845)为主编,其在叶尊孝手稿基础上于1813年编撰完成。

  又如杜赫德编撰,并在巴黎于1735年出版的《中华帝国全志》,该书被称为“欧洲崇华者的圣经”,是18世纪最权威的中国百科全书,该书致力于呈现中华帝国之文学、科学、哲学与艺术的伟大与辉煌。是书最重要的内容,还在于书内所附的康熙委托西方依西法制作的43份中国分省(含重要都市)地图。

  缪哲教授在展览的序言中断言:“这批善本、珍本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内容乃重要的学术资源,也尤在于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产品’(artefacts),这些书籍所使用的材料、制作的样式、印刷与装帧的风格、递藏的经过与改装的形态,无不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科技之发展,及美学与趣味的变迁。”这是一位艺术史学者对展品的解读,也是本次西文珍本展示的策展旨趣。从这个角度再去观看、审视这批展品,想必应该有全新的体会。

  本次展览以“亚洲与中国”为题,分置中西文两个单元。考虑到中国古籍和外国珍本两个部分的受众不同,故计划出版两个图录,即中国古籍和外国珍本各一册,且保持相对独立,对应于两个单元的学术理路和展陈脉络。

  中国古籍部分,沿袭策展思路,我们按黄永年先生的《古籍版本学》所述的版本脉络编排,勉力使之成为研究古籍版本的工具书,并将题名称为“版本图录”。今人论黄永年先生《古籍版本学》,往往称其为高水平之作,美中不足者惟其无图。本次图录出版,除了留存展览并借此致敬老一辈学者,还有一个小小的奢望,就是作为《古籍版本学》“配套”的工具书,能够与黄永年先生之经典参看,也算成就了我们“为古籍版本之普及,典籍文化之传播尽一些绵薄之力”的美好愿望。另外,本图录书目介绍由程惠新、朱延、韩松涛、郑颖、范晨晓撰写,谨以致谢!

  外国珍本部分,图录除展示藏品之外,更希望籍以揭示已经初具规模的“方闻图书馆”艺术与考古的文献收藏,并以此纪念我校博物馆之父、著名艺术史家方闻教授(1930-2018),及其夫人唐志明女士。方闻图书馆创建于2012年,以收藏不同文明的艺术与考古专业图籍、支持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为使命。收藏范围覆盖中国、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近东、地中海及欧洲等不同地区,以购入国外收藏家整体藏书为主要建设方式。现收藏有基伯斯藏书(日本、中国、欧洲艺术与建筑)、佛德南兹藏书(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代建筑与艺术史专题)、格林特藏书(希腊-罗马艺术与考古专题)等二十余个专题,藏书约九万种,十余万册,可称为我国高校收藏范围最广、内容最弘富的艺术与考古专业图书馆。

  今天,我们推出图录的中国古籍部分。希望图录的出版能够成为一个指南,既便利于观瞻古籍之美,更有利于学人之翻检考索,成为全球学者了解、利用我馆资源的一个窗口。

  黄晨

  2021年8月于玩辞清舍

  内页欣赏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