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籍史话
典籍史话
古保论坛│徐忆农:《论语》对法国宪法的影响

  

  现代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实质,是近代以来东西方文明融合的产物。近代是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现代文明中实际存在着大量东亚文明要素,这些要素不少是凭借东亚雕版印刷技术直接或间接传递的。 

  在世界经济领域,纸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纸币正是雕版印刷技术的直接产物,中国是最早印刷发行纸币的国家。它是社会经济和印刷技术发展到较高水准的标志。1008—1016年,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经地方政府批准,由四川十几户富商主办印发“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印刷的纸币。1294年,波斯曾发行一次上面印有汉文和阿拉伯文的纸币。后来中国的纸币随着商贾行旅流入西方。从文献记载看,南宋李攸(1101—1171在世)《宋朝事实》谈到宋代发行的“交子”时写道“朱墨间错”,有部分学者解读为双色套印,但学术界一般认为此语指以朱色印章捺印在印刷票面上,与墨笔题号交错配合,用于增加防伪功能。虽然印刷技术已发生巨大变革,但长期在全球各地流通的纸币,仍是由雕版印刷技术演化而来的套色印刷的产物,而且与“交子”一样,皆增加了防伪措施。 

  在美术领域,版画本身与雕版印刷是密不可分的。敦煌发现的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现知世界上最早的刻印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图文并茂,不仅是一卷正规的书籍,而且其扉画也是一件的不可多得的版画杰作。与此同时,套印技术也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中国古代对世界印刷技术进步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1973年陕西博物馆在修复西安碑林《石台孝经》时发现了三色彩印版画《东方朔盗桃》,画面浓墨、淡墨、浅绿色间错,桃叶用淡绿色,潘吉星先生认为是单版复色印刷品,为12世纪初印于金平阳府(今山西临汾)。王树村主编《中国年画发展史》称其“可认作我国彩印年画之最早者”。元至正元年(1341)中兴路资福寺刊朱墨印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文印红色,注文印黑色,部分插图也用朱墨两色印,是现存最早的套色印本佛经。明万历、天启年间,吴兴闵氏、凌氏套版复色所印书籍一百多种,这种套印技术进一步发展,明天启至崇祯年间,在南京就出现更复杂的分色分版的“饾版”和有凸凹效果的“拱花”套印技术,并诞生《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萝轩变古笺谱》与《芥子园画传》等彩印版画精品。 

  16世纪初,德国出现明暗套色木刻版画,其作品产生年代均无早于现存金、元套色印本的,它们显然都是欧洲已出现的雕版印刷术延伸技艺的产物,因而不能说与中国雕版印刷术毫无关系。17世纪中国明清版画传入江户时代的日本,直接影响了之后“浮世绘”的出现。19世纪西方兴起的现代主义始于印象派,而印象派绘画是划时代的艺术流派,日本浮世绘对其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此外,明清时色彩华丽、内容丰富的画谱、年画,不仅销往日本,也出口至朝鲜、越南,以及东南亚地区,并随之对这些国家的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典籍交流是文化交流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以雕版印刷书籍为重要载体的中华思想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也是十分显著的,从中可寻找世界近代思想之源。 

  在知识分类领域,中国古籍长期以经史子集四部法分类。1605年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在《学术的进展》中说:“人类的理解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来源,人类知识的区分正对应于人类的三种理解能力:历史对应于记忆,诗歌对应于想象,哲学对应于理智。”除了经部以外,其他和中国四部分类法史、集、子暗合。培根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中国的事物,因此他所提出的三分法,很可能受到中国分类法的影响。此三分法是现在西方各种图书分类法的基石,如《杜威十进分类法》是世界上现行文献分类法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分类法,它是将培根的知识分类次序倒置排列为哲学、文艺和历史,展开为10个大类:总论、哲学、宗教、社会学、语言、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美术、文学、历史。 

  

  在自然科学方面,英国达尔文(1809-1882)的近化论,是当代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据潘吉星先生研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三部代表作中,利用了不下百种中国资料。如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将《本草纲目》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并引用了其中的材料以论证自己的观点。2011年5月,国家图书馆藏元古林书堂刻本《黄帝内经》和中医科学院藏金陵本《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金陵胡承龙刊刻的《本草纲目》为《本草纲目》最早版本,也是迄今唯一由李氏家族自编的版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93),历时27年编撰而成的《本草纲目》,是一部曾经影响世界科技进步的奇书。 

  在科技创新领域,东方思想文化至今仍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因为科技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但所有的创造都包括模仿和因袭的元素,没有哪个创造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作品。乔布斯被认为是当代全球最为成功的计算机科学家之一,而他正是站在人文与科技的交汇点上进行创新的,他曾研究东方禅宗,人文知识积累,使他形成美学至上、简约便利的设计理念。禅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自唐代创立后流传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地区,至今不衰。1223年日本道元(1200-1253)入宋,从学于天童山曹洞宗如净禅师门下,回日本后建立永平寺,为日本曹洞宗的开始。日本曹洞宗僧侣乙川弘文(1938-2002)是乔布斯的精神导师与好友,他长期在美国传播禅宗思想。禅宗典籍《坛经》是中国僧人著述中唯一被冠以“经”的佛教典籍。《坛经》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就广为传抄和刊行,如旅顺博物馆藏后周显德五年(958)写本《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国家图书馆藏西夏写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上海图书馆藏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刻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都是现存的稀世珍本。《坛经》在日本曾多次刊行,王宝平主编《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著录有:日本万治二年(1659)风月庄右卫门刻本《夹山首书六祖法宝檀经》,日本京都贝叶书院刻本《六祖大师法宝檀经》,日本明治十七年(1884)文光堂刻本《增注六祖法宝檀经》。另外,日本曹洞宗始祖道元禅师的著作,在日本也多次刊行。王宝平主编《中国馆藏日人汉文书目》著录有:《校订冠注永平清规》,日本宽政六年(1794)京师书林柳枝轩重刻本;《永平道元禅师清规》,日本明治七年(1874)东京市森江佐七刻本,日本明治十七年(1884)京都出云寺刻本。 

  总而言之,东亚雕版印刷的书籍所传递的思想精华,至今仍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相信今后也将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作者授权,摘选自徐忆农《东亚雕版印刷术的源流与世界历史价值》)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