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籍史话
典籍史话
小知识│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艺术包括哪些内容?(上)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日期:2018-04-03
作者: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李致忠
编辑:赵洪雅 

  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艺术包括书籍的版式、插图和装帧形制等,涉及内容较多,无法细讲,只能粗略谈谈。先说说什么叫版式。确切地说,版式应该是指书籍的版印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心、行款、字数、边栏、界行、墨等、象鼻、鱼尾、书牌、条记、书耳、句读、圈发、插图等等。但这些都是雕版印书行世以后的事。雕版印书出现以前,虽然谈不上什么版式,但后来雕版印书的版式却有不少内容深受手写书籍的影响。如边栏、界行、大题在下小题在上等等,都还带有简策书籍、手写帛书、纸书形式的流风余韵。没有办法细说,只能是简单介绍。下面就版式中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分别谈谈。

 

  版面  

  原指按一定行款字数并饰以边栏、界行、版心、鱼尾等形象而雕刻或排拣活字形成的平面。印在纸上,则全然反映版面的形象,故每版印纸亦称为版面。事实上,后世的版面概念指的就是一版一版印纸的版面。  

  大题  

  指卷端的书名题名。具体指一书首卷首行的书名题名。

 

大题与撰述者的常见排式之一 

  小题  

  指一书首卷首行的篇章题名。竹木简书每简写不了多少字,一种书常常要写很多根简,编很多策。这样要想查找某一书某一段的文字内容,光知道某书还不行,还必须得知道所要查之文字内容属于某一书的某一篇。因此竹木简书就特别强调这个篇名,将它写在赘简的上端,使人一目了然。而把这一篇所属的书名写在赘简的下端,告诉人们这一篇属于这部书。这种强调篇章名称的形式,到雕版印书盛行之后,乃至到了北宋仍然被沿用,即所谓“小题在上大题在下”的格局。这既是对简策书籍形式的继承,也是宋版书籍,特别是北宋雕版印制书籍在版式上形成的特点。因此也就构成后世鉴别宋版书籍的依据之一。

 

小题在上大题在下的排式 

 

大题在上小题在下各占一行的排式 

  版心  

  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每版上下两个半版中间的条状空白行。这个空白行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唐代虽已有了雕版印书,但由于仍流行卷轴装,还尚未形成版心。至唐末五代,卷轴装不易翻检,更不易随身携带,于是装订形式开始向册叶式转化,这样雕版便开始出现上下两个半版。

 

卷轴装的唐代写本 

  起初,隔离两个半版的标记只是一道粗黑线,尚难说是版心。到了北宋和辽时,上下两个半版之间出现了两道线。两道线之间形成了很窄的条状空白。空白的上四分之一处有一道横线,下四分之一处有的也有一道横线。两道横线之间,有的镌卷第,有的镌叶码。也有的在空白条状的中间还镌一道竖线,这显然是为了折叶时取作中缝之用。再后来这个条状空白逐渐规范,形成了一行文字那么宽,中间镌刻本版大小字数、象鼻、鱼尾、简化了的书名、卷次、叶码及刻工姓名等。由于其居于上下两版的中心,所以称为版心。这是一重意思。还有一重意思是指每版四周边栏以内的部分。元大德湖南茶陵东山书院陈仁子刻的《梦溪笔谈》,大开本,小版框,别具风格。后人形容此书,便说是大开本,小版心。这个版心便指的是四周框内的文字部分。

 

元大德九年(1305)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二十六卷 

  行款  

  指文字的书写顺序和排列形式,包括字序和行序。古籍为汉字直排者多,其字序自上而下,行序自右而左。行款疏密,字迹优劣、刀法精粗、墨色莹浊、刷印虚实,直接影响版面效果和版式格调。故古人刻版印书或活字排版印书,对行款都要精心测算,做到既降低成本,又行款讲究,提高版式效果。  

  字数  

  指一版内或半版内所刻所排每行的文字数目。中国古籍每版的行字大部分是固定的,如16行,每行16字;20行,每行20字;22行,每行15字等。也有行字不固定的,即每行字数多寡不一。狭行细字总不如宽行大字疏朗。  

  边栏  

  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线。边线一般都印得比较粗黑,显得框内文字安稳。如果四周仅印一道粗黑的边线,称为四周单边。如果四周粗黑边线内侧再刻印一道细黑线,称为四周双边。如果只在左右竖边线内侧再刻印一道细黑线,上下横向粗黑线内侧不刻印细黑线,称为左右双边。这种边栏固然有规范版面、整齐划一的作用,但就雕版印刷来说,有没有这个边栏,都能做到版面整齐,行字周正。那为什么还要长期保留这种边栏呢?这原因就要到卷轴装式的刻印纸质书籍中去找。卷轴装式的版印纸书,虽也要一版一版地刻印,但每版印纸都要彼此首尾衔接,因此就无镌印左右边栏的必要了。所以我们见到的卷轴装式的版印纸书,如武则天时刻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唐懿宗咸通九年(868)王玠刻印的《金刚经》等,便都只有上下横向的两道边栏。这显然直接来自对帛书边栏的模仿。而帛书的边栏织画,绝对是对简策编绳的模仿。因此,版印书籍的边栏界行,绝不仅因书籍生产方法改为版印所创新,而是带着简策、帛书的浓重流风。  

  界行  

  也称界格。是指分割版面行字的隔线。两道隔线之间形成的条格就称为界格。现存刻印、排印的中国古籍,绝大多数都有界格,这似乎也不是版印书籍一定要有的形式。因为没有这种界行,雕版印刷也能做到整齐。所以版印书籍界格版式的形成,仍是简策书籍条条竹木简的模仿。

 

秦简《为吏之道》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