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展览
2023古籍保护回顾·展览篇 | 云南典籍博物馆:以文旅方式打开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展览回顾

云南典籍博物馆

云南典籍博物馆是全国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由云南省图书馆倾力打造,于2022年7月15日正式开馆。一年多以来,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展览、活动及文旅融合的创新思路,为公众展现云南典籍文化盛宴,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展览——反映典籍发展史上的“云南现象”

云南典籍博物馆首场展览“藏典云滇——云南珍贵古籍展”,是云南省近年来举办的展品种类最丰富、价值最高和影响最大的古籍特展。主要展出云南省图书馆藏历代善本、地方文献、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字画等典籍精品近百部。展出的汉文古籍宋、元、明、清各代皆备,兼具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其中《护国司南抄》为云南现存最早的写本佛经。此外,还有《元官藏》《钱氏族谱言行纪略》《雪山始音》等一大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历代遗珍,蔚为大观。

整个展览分为“文明与典籍”“云南与藏典”“守护与传承”三部分,从探寻中华典籍脉络开始,透过源远流长的典籍文化史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一件件历代云南地方文献和特色民族文字古籍,让公众深入了解珍贵的云南文献,了解云南丰富多彩的地域民族文化。

这场展览旨在反映典籍发展史上的“云南现象”,凸显典籍在中国和云南思想文化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展现云南文化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让珍贵典籍走近大众,增强大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活动——云上+线下双模式齐发力

自开馆以来,云南典籍博物馆陆续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2022年8月4日,云南省图书馆受邀参与国家图书馆2022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暨“典籍里的七夕:一起晒书吧”央视直播活动,在云南典籍博物馆向观众朋友分享了特色馆藏《护国司南抄》《滇南草本》和木氏诗文集等珍贵古籍文献;9月10日再次受国家图书馆的邀请参加央视新闻“探古追今话中秋”直播活动,并向全国观众宣传云南典籍博物馆。通过两次在央视直播的精彩亮相,云南典籍博物馆顺利走向全国,提升了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进一步推广云南典籍文化和宣传古籍保护工作开辟了新窗口。

除线上的宣传活动,2023年3月以来,“传承中华文脉 拓印红色记忆”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在线下持续举办。云南省图书馆联合昆明市各中小学,高等院校图书馆,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党委、党支部等单位和团体,以云南典籍博物馆和云南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保护传拓研习馆为活动场所,以科普参访+体验研学的形式开展校园文化课堂、党建团建等活动。从中小学生到党员干部,从青年人到老年群体,都从参观典籍展览、体验古籍修复及传拓活动中不断积累着古籍保护知识,增强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博物馆除了热情接待线下络绎不绝的公众,还组织策划了线上云展览。云展览进一步压缩时空,让所有观众无论远近都能以“零成本”“零距离”的方式参观古籍展览。截至目前,线上展览累计浏览量近29万人次,远超线下观众参观总人次,影响之大,辐射面之广,体现了线上展览的优势。“云上+线下”双模式结合将为人民群众文化休闲提供更多选择,也将促进我国图书馆展览行业的长远发展。

创新——以文旅融合方式打开“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云南典籍博物馆以文旅融合为思路,将动态的互动体验和旅游行走嵌入静态观展中,打造了典籍文化全新的参观体验。博物馆不仅接待观众进行相对静态地游览参观,而且将典籍博物馆、云南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传拓研习馆和图书馆周边的旅游景区、传统村落等平台、场所串联起来,打破原本各自的空间区隔,在实现各自原本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典籍文化科普和古籍保护实践结合的主线,组织策划实施系列活动,给受众带来主体多元、元素多样、丰富立体和个性化的游览和学习体验。

2023年8月,云南省图书馆举办“江流万古 文润千年——2023年中华传统晒书系列活动”。以典籍博物馆的古籍展览为核心,以昆明滇池水域变化和城市历史变迁为主线,通过举办线上征文、主题讲座、翠湖研学游、古籍展览参观、古籍修复和传拓体验、故事分享会等系列活动,回顾了逐水而居、因水造城的昆明历史,回味了以滇池、翠湖、盘龙江为对象的昆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探讨了昆明从古至今人文和水文之间、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整个系列活动持续了2个多月,受到很多昆明市民的关注和喜爱。

2023年9月又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开展了一场从古籍到古村落、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生活的“滇南草本”主题研学活动。从典籍博物馆里对医药典籍《滇南草本》的深度解读开始,赴滇池湖畔的传统村落寻着古籍的指引走进山林,探寻各类中草药植物,用一种研学游方式“打开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这次活动将古籍文献、传统文化、科普教育与旅游研学深度融合,从而进一步促进古籍活化利用。

这是一种古籍全新的打开方式:以文旅融合的方式打开“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透过古籍体味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也从生活中感悟脉脉流动的中华文化。

思考——新时代古籍展览内容策划的拓展路径

在2022年10月出台的《云南省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实施方案》中要求:发挥云南典籍博物馆的示范作用,鼓励云南省内有条件的州(市)图书馆和古籍存藏单位建立典籍博物馆,鼓励古籍存藏较多的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等存藏单位开展古籍专题展览展示。

对于典籍文献的展览策划,我们认为,首先需要进一步打破本馆藏品以及藏品类型的界限。古籍展览应当打破展品的局限性,选取与古籍藏品相关的各类展品,包括其他文物、现代生活物品等形成丰富而立体的展览。透过不同时代的不同介质来解读,才是典籍能够真正活起来的根本所在。同时,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兼具典籍文献收藏和展览功能的文化场所,要加强相互的交流合作,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打破馆际壁垒,盘活馆藏。在基本陈列后要不断更新展览,形成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创造力。

其次,古籍展览应当从社会教育和公众文化服务结合的角度开展策划,要将内容策划置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语境中来审视。典籍博物馆的展览不仅是进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而且是直接与观众产生互动的媒介,最终将走入人民群众的视野。人民群众对服务的需求,对知识的兴趣和观展偏好等个性化元素都成为展览策划可提升的空间所在。所以,首先需要进一步提升古籍展览内容的讲故事水平,将晦涩难懂的古典文字,以现代方式重新解读给观众,让他们直接、准确地把握典籍中的思想内涵,真正受益。其次在精选古籍藏品的基础上,避免“曝书节”式的陈列,要打造主题特色鲜明、具有社会影响力、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选题,注重针对观众的文化水平层级和观展偏好来选择策划的角度、深度和广度。这需要策展者和研究者一同寻找尽量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结合点,将古籍中蕴藏的思想智慧、精神文化、技术技艺等充分揭示出来,以更生动的形象展示给观众,让他们深切体会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和深刻内涵。

第三,要适度将新技术涉及的内容设计嵌入整个古籍展览内容策划。要将技术手段和内容设计融会贯通,而不是生硬地介入其中或者厚此薄彼导致无法有机融合。新技术虽然为传播带来形式上的新变化和新体验,但同时也存在是否与之相适应的问题,所以不能过分强调甚至夸大新技术在展览展示中的应用价值,要和内容设计精准地契合,将内容设计丰富多样化,增强其有效传达,从而提升整体古籍展览内容策划水平和能力。

第四,古籍展览内容策划一定要与当地文化特色、地区特点结合,这也是古籍展览工作非常需要注意的问题。随着目前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展览已不只是呈现在场馆内的展品和文化产品,而逐渐成为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将旅游产品的营销宣传思路融入古籍展览的内容策划和展览品牌的打造中,结合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形成独特文化内涵的展览,将逐渐成为内容策划拓展的新领域。例如,云南作为多个世居民族聚居地区,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文化资源,不同区域不同时节会组织策划包括文艺演出、服饰展示、民族特色体验等文化活动。与此同时,如果周边可以推出与民族节庆文化相关的古籍文献展,不仅可以使节庆文化形成更为完整的体系,而且可以加深各民族对传统节庆的文化认同。这样古籍展览就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各族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展览的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也将随之大大提升。

相较以往,典籍博物馆打开了古籍传播事业的新渠道,大大提升了古籍保护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目前曲靖市图书馆、建水县图书馆、石屏县图书馆等地区都有建立典籍博物馆的明确计划,有些已在实施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未来云南省将通过各地陆续建设的典籍博物馆,不断促进古籍活化利用,宣传和推广云南典籍文化和古籍保护工作。

记者:刘晓立

来源:藏书报·古籍保护专刊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