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爱好广泛,尤其爱写诗,
一生创作了将近四万四千首诗。
要知道,《全唐诗》收录的唐代两千多位诗人流传下来的诗作
加起来约是四万九千首。
虽然数量惊人,但乾隆的诗并没有哪一首成为传世之作。
即使如此,他对诗的热爱却分毫未减。
公元1750年,乾隆决定选编《御选唐宋诗醇》。

乾隆为本书亲笔所题的序


在序中,乾隆引用了昌黎先生韩愈的话:“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所谓“气盛言宜”,是指作者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这也是乾隆选编唐、宋六大家诗作的原因之一。
本书收录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宋代苏轼、陆游诗作两千七百余首。






本书所收录六大家诗作目录(部分)
在凡例的编纂人员列表中,负责监理的弘昼、弘曕两位亲王的名字“弘”字最后一笔缺笔,这是为避清高宗弘历之讳而故意为之。本书的实际编纂者为儒臣梁诗正、钱陈群等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诗至唐而极其盛,至宋而极其变,以此六家为大宗”。其编选体例,一般是先论诗人,然后选诗,最后评诗。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杜甫的《望岳》。
相信很多来看展的读者一定对下图非常熟悉,本次展览大图的套印印章就取材于本诗。

诗文内容是黑字,旁边的红字是编纂者的评语,蓝字是明代诗人卢世?的品评之语。
本书为朱蓝绿墨四色套印本。

套版印刷技术是自唐代雕版印刷发明以来的一大突破,多色套印可以将正文、句读、批注、评语等以不同颜色区别开来,让读者在阅读时一目了然。
本书写刻精美,纸墨考究,是清代殿本套印的代表之作,凝聚着内廷众臣的集体智慧。
金秋时节,让我们走进大图,细嗅芸编万卷细细香,跨越时空,一览珍贵古籍之风采!
展览时间:每日10:00-15:00(周一闭馆)
线上观展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