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展览
以史为鉴,本固民安:“册府千华——宁夏回族自治区珍贵古籍特展”侧影(二)

  10月9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承办的“册府千华——宁夏回族自治区珍贵古籍特展暨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隆重开幕。现将此次展览部分内容呈现给广大线上观众,共大家交流欣赏。

  

  

  

  

  汉书一百卷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  

  清光绪十三年(1887)金陵书局仿汲古阁刻本  十四册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馆藏是书上钤有“盱眙王氏十四間書樓藏書印”。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战国策十二卷 

  (明)闵齐伋裁注 

  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烏程閔齊伋三色套印本  一函八册 

  《战国策》又名《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是继《国语》之后的又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各个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文字生动流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馆藏是书序后有“皇明万历庚申立春日闵齐伋识”,各卷末均有“皇明万历己未仲秋乌程闵齐伋遇五父裁注”,书中还在多处钤有“闵齐伋印”及“齐”“伋”等印。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乾隆]宁夏府志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张金城纂修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刻本  十六册 

  《宁夏府志》是张金城任宁夏知府时主持纂修而成的。全书共22卷,分别记述了政治、地理、文化、人物、经济、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虽大多只是平实的记叙,但读来却精彩纷呈。其中尤以记述皇帝诏书、碑文等事的《卷一·恩纶纪》,记述地理环境和经济的《卷二、三、四·地理》、《卷七·田赋》、《卷八·源流》,以及记述著名人物的卷十三至十五等最有文献参考价值。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元史类编四十二卷 

  (清)邵遠平撰 

  清乾隆六十年(1795)南沙席氏扫叶山房刻本  二函十二册 

  《元史类编》又名《续宏简录》,是书体例类似于纪传体,与《通志》相近,仅有纪、传而无表、志。书中仿《唐六典》与杜氏《通典》格式,采用夹行小注,或补其缺略,或辩其异同。全书是以《元史》为基础加以改写的,材料上除《元史》外,还利用了《元典章》及其他史料,对《元史》作了一些补充和考订。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朔方备乘六十八卷首十二卷 

  (清)何秋涛撰  清光绪刻本  三册 

  《朔方备乘》是研究中国西北史地学的作品,也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论述中俄关系的代表巨著。是一部针对沙俄的侵华野心,为当时中国国防军事服务;重视探求“夷情”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论证缜密、自成一家的高质量史籍。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抚夏奏议二卷 

  (明)黃嘉善撰  清抄本   二册 

  黄嘉善(1549-1624),字惟尚,号梓山,明代即墨城里(现新建村)人,生而聪敏,又文武兼通。治政,可惠及一方;带兵,能克敌制胜。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黄嘉善任宁夏巡抚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在任期间向朝廷申请减免宁夏的田赋,使百姓安居乐业。后又整顿军纪,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数次击退鞑靼的侵扰,保卫了边疆安宁。他与大将萧如薰齐心协力,伐贺兰山木材,修建宁夏(今银川市)的前沿阵地临河堡。在宁夏任职期间备受百姓拥戴。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金石录三十卷 

  (宋)赵明诚撰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雅雨堂刻本  六册 

  《金石录》一书体例仿照欧阳修的《集古录》,著录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所藏金石拓本共2000种,上起三代下迄隋唐五代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赵明诚在著撰《金石录》期间,历仕南北,中经靖康之乱,与清照两地睽隔,流离坎坷,家藏古物奇器及书画碑文渐次丧失,但著述之志未衰。《金石录》发扬了以金石证史的治学传统,在金石研究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对史学、考据学、文献整理和金石书法的研究,至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汉石例六卷 

  (清)刘宝楠录  清道光十六年(1836)稿本   一函六册 

  馆藏《汉石例》为刘宝楠过录碑刻行款体例之稿本。刘宝楠(1791-1855),字楚桢,号念楼,宝应人。是“扬州学派”的杰出代表。著作有《论语正义》《释谷》等20余种。是书目录罗列论例,正文各论例均有论据以证,论据多引《金石录》《隶释》诸书。馆藏是书装订考究,书纸用朱色方格纸,誊抄工整。书中有朱、墨笔修改,阙字例用“□”。是书目录后题“道光十六年三月下旬宝楠自校一过漫识于目录后,时寓都中扬州新馆之淮海堂”等字样,可断定为刘宝楠稿本,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 

  

  

  香南精舍金石契不分卷 

  (清)崇恩辑 清中期稿本  二册 

  馆藏《香南精舍金石契》为清崇恩手稿本。崇恩,字仰之,别号香南居士,室名壶青阁、香南精舍、吾亦爱吾等,系满清皇室。先后任山东巡抚、内阁学士等,为道、咸朝重臣。工书,法苏轼。画山水,出入宋、元诸名家,撷其精华,故能超轶凡近。喜收藏、精鉴赏,收藏历代书画、古籍碑帖极富,是清代中晚期著名的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金石学家、诗人。著有《香南居士集》《香南精舍金石契》等。馆藏是书抄写用纸版心有“香南精舍金石契”七字,当系崇恩抄书专用纸。第一册字迹工整,卷端下有“禹舲”小印一方,末有记两篇,并有“崇恩”小印一方,当为崇恩誊清稿。第二册粘红色纸笺8张,白色笺2张。字迹多系行楷或草书,首页有崇恩弟景星、垣麟致崇恩书信一封,当是崇恩手书草稿。 

  国家名录号:08156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