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展览
聚艺藏珍,传惠世人:“册府千华——宁夏回族自治区珍贵古籍特展”侧影(三)

  10月9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承办的“册府千华——宁夏回族自治区珍贵古籍特展暨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隆重开幕。现将此次展览部分内容呈现给广大线上观众,共大家交流欣赏。

  

  

  

  

  

  

  集古印谱六卷 

  (明)王常辑  (明)顾从德校  

  明万历三年(1575)上海顾氏芸阁刻朱印本  六册 

  顾从德生平工篆刻,喜收藏,《集古印谱》在题列编排、用笺规格、译文考证等方面都极其细致,为以后的印谱形制奠定了基础。此谱甫一印出,便被一抢而空,后又有重印本、翻刻本数种,它从精神层面上满足了当时知识阶层好古敏求,推陈出新的文化愿景,故备受青睐。这就是后来被赵宧光称为“顾氏谱流通遐迩,家至户到手一编”的《集古印谱》刻本。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东京杂记三卷 

  (朝鲜)成原默撰   朝鮮憲宗十一年(1845)刻本  一函三册 

  馆藏《东京杂记》开本明显比一般中国古籍要大,印纸为洁白且柔韧性很好的高丽纸。正文前有朝鲜纯祖辛卯年(1831)南至熏序和宪宗乙巳年(1845)成原默序。朝鲜本中最具特色的花纹鱼尾在此书中至少有四种不同的花纹图案。馆藏是书对研究古代朝鲜及日本域外汉籍的刊刻、古代朝鲜民俗的研究等皆有重要价值。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 

  

  

  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二十卷 

  (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明)王世贞删定 

  日本永安八年(1779)刻本  五册 

  《世说新语补》为明代王世贞据刘义庆《世说新语》与何良俊《何氏语林》二书删定而成。明清以降,此书风行于海内外,带动了整个东亚的“世说体”仿作热潮,影响持续数百年不衰,是中国小说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一个耀眼的现象。在日本,《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最早刊刻于日本元禄七年(1694),立命馆大学、大阪府立图书馆等有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所藏版本同宁大本,为日本安永八年(1779)刻本。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 

  

  

  

  朱子年谱 

  (清)王懋竑纂  清乾隆寶應王氏白田草堂刻本  一函四册 

  馆藏《朱子年谱》上有清代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和戏曲理论家焦循的亲笔题跋。全书共有焦氏题跋九处,少的只有几个字,多的长达二百余字。此本为焦循的藏书,卷端盖有“焦氏藏书”的阴文方印。题跋中文字古朴,内容深刻,多为对朱熹及其理学的评论,是研究焦循和朱子理学的宝贵材料。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居官必要八卷 

  (明)呂坤撰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本  一函六冊 

  吕坤(1536—1618),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士,明代归德府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吕大庄)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其所撰《居官必要》为自己的从政心得,可为后世为官者借鉴。在当下社会,亦对广大干部有重要的镜鉴价值。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 

  

  

  宋朱晦庵先生名臣言行录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续集八卷别集二十六卷外集十七卷 

  (宋)朱熹辑(明)张采评点   

  明崇祯十一年(1638)张采刻本  二函二十册 

  由南宋朱熹、李幼武撰写,是书汇编了散见於文集、传记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迹,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225人。朱熹编纂此书,其目的在于整理散乱而不统一的史料,将北宋名臣的事迹中可信的部分保留下来,而非掺入一家之言,故书中不见他个人的评论。是书除了作为可信的史料外,亦可作为后世君臣的借镜。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芥子园画传初集六卷 

  (清)王概摹  清康熙十八年(1679)刻彩色套印本  一函五册 

  《芥子园画传》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部著名画谱,由清代王槩等辑摹。是书详细介绍了中国画中山水画、梅兰竹菊画以及花鸟虫草绘画的各种技法。其名由来为李渔在南京的别墅“芥子园”。是书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以数计的中国画名家。近现代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传》作为进修的范本。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张船山太史墨迹册 

  (清)张船山撰  清嘉庆九年(1804)稿本  一册 

  张船山即张问陶(1764-1814),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撰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馆藏这本墨迹册为行草书,飘逸洒脱,足可见张问陶之书法功力非同一般,书内多处钤有“张印”“问陶”“船山”等印。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夢溪筆談二十六卷 

  (宋)沈括撰  明崇祯四年(1631)马元调刻本  一函八 

  《梦溪笔谈》是一部关于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後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外集十五卷 

  (宋)祝穆编,(元)富大用新编  明初内府刻本  十二函九十二册 

  《新编古今事文类聚》为我国古代著名类书之一,其编纂体例仿《艺文类聚》《初学记》等类书,搜集古今诗文,合编成书,供查检典故之用。书内突出儒家思想,搜集材料较丰富,包括一些已经散佚的古书中的资料。馆藏是书为明初内府刻本,钤有“习静堂屋主人珍藏”印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四十卷 

  (宋)释法应集 (元)释普会续集  明刻本  一册二十九折(存卷十二)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是释法应于南游访道之余、禅燕之暇,咨参知识,同学讨论,斟酌去取,历三十余年编集而成。为现存最早的颂古作品总集,汇集了 1300 多则公案与 5700 多首颂古,为唐宋语言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是了解与研究宋代文字禅的窗口。是书对于禅宗公案的准确阐释具有重要意义,对宋元僧诗具有重要的辑佚价值,所涉僧人之间大多有明确的师承关系,对于考察宋元禅宗历史亦具有重要价值。 

  同心县博物馆藏 

  

  

  兵书三种七卷  

  (清)湖北官书处辑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湖北官书处刻本   一册 

  《兵书三种》包括练勇刍言、操练洋枪浅言、用炮要言三种兵书。馆藏是书系湖北黄陂范氏家族旧藏古籍,书内有清末民初湖北政治文化名人范轼(1851—1913)墨笔圈点,内封有其子范熙壬(1878-1938)题记二则,并有“耘勤”“范氏蕻园藏书/子孙敬谨诵习/切勿涂抹损坏/违者罪同悖逆”朱印。范氏父子的圈点及题记使馆藏此书版本价值大增。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素问遗篇一卷黄帝内经灵枢十二卷 

  (唐)王冰注   清光緒三年(1877)浙江書局刻本  一函八册 

  馆藏是书中钤有“顾颉刚藏书之记”“吴县顾氏纯熙堂书库”“颉刚劫余藏书”藏書印。顾颉刚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吴县顾氏纯熙堂书库”藏书印是五六十年代顾颉刚因生活困难准备将藏书出售所钤盖的;“颉刚劫余藏书”是在抗日战争之后为纪念痛心疾首的损失而专门纂刻的,钤印在幸免于难的藏书上。这些藏书印不仅表达了书主人对藏书的珍惜之情,也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痘疹活幼心法不分卷 

  (明)聶尚恒著  明崇祯六年(1633)刻本  一冊 

  《痘疹活幼心法》又名《活幼心法大全》,为儿科著作。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是书对痘疹的病原及其不同阶段的发病特点,症状及治法,作了较详细的辨析,其中不乏作者独到的学术见解,又载有大量临床医案,参考价值极大。是书为后世儿科学者所重视,尤其在痘疹专著中影响较大。馆藏是书中有朱墨笔批校多处。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