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展览
塞上绝响,秘典重光:“册府千华——宁夏回族自治区珍贵古籍特展”侧影(五)

  

  

  

  

  

  吉祥遍至口和本 续卷三  

  西夏木活字本  九册 

   《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出土时完本者有封皮、扉页,封皮左上侧贴有刻印的长条书签,书名外环以边框;封皮纸略厚,呈土黄色,封皮里侧另背一纸,有的纸为佛经废页,背时字面向内。通篇字体繁复、周正、秀美。包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等四种经文,白麻纸本,木活字版精印,蝴蝶装,封皮贴有书签,首页载有“集经”、“藏译”、“番译”者的名字。共9册,达10万字,是一部保存较好的木活字本西夏文佛经。该经书在印刷中有版框栏线交角处缺口大、版心行线与上下栏线不相接、同一面同一字笔锋形态不一、栏线及版心行线漏排、省排、经名简称和页码用字混乱、有错排、漏排、数字倒置等活字版印本特征,因此这部1991年出土的西夏文佛经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它的发现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提早了一个朝代,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具有重大价值。这是藏传佛教经典的西夏文译本,也是现在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印本之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西夏纪事本末三十六卷年表一卷 

  (清)张鉴撰  清光绪十年(1884)江苏书局刻本  四册  

  《西夏纪事本末》主要依据宋、辽、金、元诸史,李焘《长编》、毕沅《续通鉴》等书,兼采笔记、文集成书。起自唐僖宗中和年间远祖拓跋思恭居夏州,迄於宋理宗宝庆三年蒙古灭夏,记载了西夏立国前後近350年间历史。凡有得姓始末、夏台复入、统万堕城、乌白失期、灵州失陷,直至夹攻覆亡等36事。各篇均究其原委,纂述历程,考其异同,间附夹注。此书对于治理西夏有参考之作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佛经长卷 

  西夏文写本   一件 

    西夏文写本《佛经长卷》为卷轴装,原卷在一起,由九张白麻纸连缀而成,全篇草书,甚难辨认,经名不详。根据文中多次出现的“胜慧”“彼岸”“虚空”“三宝”“法性”“识”“脑”等词,可以推断为佛教文献,文中有正文,有偈语。偈语有七言、九言两种。偈语和正文相互发明、证明。全卷共324行,7300余字,是现知国内最长的一件西夏文佛经长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西夏文雕版  

  199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宏佛塔出土一百二十块 

  西夏文字脱源于汉字,在结构、用笔、布局等方面与汉字十分类似,可谓“论末则殊,考本则同”。虽借鉴方块形汉字,但西夏文笔画较多,形体比汉字更为复杂,笔画多在9—15画之间。其特点是斜笔较多,大量使用撇、捺,这使西夏文字的四角都很饱满,疏密均匀,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和观赏价值。保存于宏佛塔的西夏文雕版数量巨大,使早期雕版零星传世的局面得以改观,拓展了早期雕版印刷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印刷史、佛教传播史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妙法莲华经集要义镜注四卷  

   西夏泥活字印本  六十八纸 

  《妙法莲华经集要义镜注》是关于《妙法莲华经》义注疏之类的佛典。《妙法莲华经》又称《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译,是印度大乘佛教的早期佛典之一。此经在传世的西夏佛典中版本数量最多,可见在西夏十分流行,佛教天台宗更是以此经为本经。《妙法莲华经集要义镜注》是贺兰山山嘴沟石窟的出土文献数量最多的一类,共有数十页(片),此经是目前第一部讲述《妙法莲华经》义理的西夏文献,该文献在现存西夏佛经中没有发现,在历代汉文《大藏经》中也未见收录,很可能是西夏人自己编撰的佛教文献。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数据、版本价值。此经在《碛砂藏》、《大正藏》中没有收录,已知的西夏文佛经中也未见,是新发现的一种西夏佛经。存卷一、卷五、卷八和卷十二。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占察善恶业报经 

  西夏木活字印本   二纸 

  西夏文《占察善恶业报经》共二纸,经折装,木活字印本,残损、缺页较重,无首尾经名。上下有子母栏,栏距18厘米。每折宽9厘米。此经译自隋天竺三藏菩提灯翻译的《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是有关地藏菩萨所说投木牌占卜吉凶善恶之法和以示忏悔之法的经典。汉文原文参阅《大正藏》卷十七页909上栏至中栏。《占察善恶业报经》虽残损甚重,但所发现重要内容、木活字印刷的技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数据、版本价值。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 

  (元)于阗三藏宝叉难陀撰  元木活字本  一册四十七纸 

  馆藏《大方广佛华严经》属元代初期版本,整册书为经折装,上下单栏框、木活字版印刷。西夏文楷书,文字工整秀丽,油墨均匀干净。该佛经通体为长方形,封皮为厚纸板黄罗装裱,黄罗上下边略有残损,封皮底右侧残损更甚。上下边缘有修复的痕迹。封面厚纸板上有经函标签贴于封皮的中部,为竖长方形,长18.2厘米、宽4.4厘米,白纸精装,有回纹花边,标签汉译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契第六•生》。经名、题款为雕版。经题后有西夏文题款2行,译文为“唐于阗三藏宝叉难陀译,奉天题道耀武宣文神谋睿智制义去邪惇睦懿恭皇帝御校”。是书是研究西夏文字、佛教及木活字印刷的重要实物数据,同时也说明了西夏时期木活字版刻印技术的精湛。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圆觉注之略疏第一上半 

  西夏泥活字印本  十四纸 

  西夏文《圆觉注之略疏第一上半》存十四纸,残损、缺页较重。有封签,为雕版印成,四周子母栏。正文完整者宽40.2、高29.5厘米,四界单栏,上下栏距28.5、左右栏距33.5厘米。正文有阴文(黑地白文)“注”或“末”。书口上部有汉文卷数,有的还有西夏文“略疏”二字,下部为汉文页码。此经在《碛砂藏》《大正藏》中没有收录,已知的西夏文佛经中也未见,是新发现的一种西夏佛经。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