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展览
“册府千华——纳格拉洞藏经修复成果展”即将开展

  2010年,在香格里拉市格咱乡纳格拉村一处人迹罕至的山体岩洞内,一批长期封存的藏文佛典被人发现。从此,云南相关的古籍修复人员开始了漫长的“纳格拉洞藏经”修复工作。如今,这些尘封多年的藏文佛典即将重现在人们面前。11月16日,“册府千华——纳格拉洞藏经修复成果展”即将开展,观众们可以在展览中探寻高原峭壁中的神秘藏经,聆听藏文佛典发现、修复、保护背后的动人故事。

  

  “纳格拉洞藏经”是藏文古籍普查的又一重大发现,是中华古籍修复的重大成果。据专家初步考证,纳格拉洞所藏藏文文献中,除一小部分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僧人常用的法事用书和账目记录外,其余均是藏传佛教《甘珠尔》的内容,包括《大般若经》《妙法莲花经》《般若五部经》等。“纳格拉洞藏经”在雕版印刷技术、造纸技艺、藏文书法艺术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科研价值。此批重现世间的佛教秘典,不仅是雪域高原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是藏传佛教与汉藏文化在茶马古道上交流、交融、演变的有力见证。

  

  自2014至2018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了共四期“藏文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借助培训开展了“纳格拉洞藏经”修复项目,为全国培养了一批藏文古籍修复人才,也为云南省图书馆成为全国藏文古籍修复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培训过程中,在杨利群老师的带领下,修复团队和志愿者对这批藏文古籍进行了修复,并不断探索,成功创制出“人工纸浆补书法”,对今后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4年,“纳格拉洞藏经”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历经四次抢救性修复,至2018年“纳格拉洞藏经”修复项目全部完成,共修复藏经2285叶。“纳格拉洞藏经”的修复开启了全国藏文古籍修复的先河,对全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修复、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文古籍也是中华古籍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纳格拉洞藏经”在雕版印刷技术、造纸技艺、藏文书法艺术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科研价值,是藏传佛教与汉藏文化在茶马古道上交流、融合、演变的有力见证。纳格拉洞藏经的发现、修复与保护,也为我们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民族珍贵典籍开启了新的篇章,激励我们同心同德,砥砺前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使之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