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展览
山东省图书馆举办“走近古籍体验日”活动

  为了让公众了解古籍,关注古籍保护事业,唤起市民的古籍保护意识,在第八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山东省图书馆于2013年6月5日和8日将举办“走近古籍体验日”活动。这也是山东省图书馆为迎接“十艺节”举办的众多读者活动之一。此次活动包括“中国古代传统印刷技术体验活动”和“民间古籍‘品真鉴奇’及其保护方案指导活动”两部分。

  一、“中国古代传统印刷技术体验活动”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更为便捷。书籍在我国有上千年历史,其装帧形式有卷轴装、册页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随着西学渐进,书籍的传统印刷方式和装帧形式逐渐被西文书籍印刷方式和装帧形式所代替。为展示中国古代传统印刷技术,让公众了解古籍的印刷、装帧过程,零距离地接触古籍,从而激发公众对古籍的热爱及对古籍保护的关心,2013年6月5日,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将“中国古代传统印刷技术体验活动”。此项活动分为雕版印刷体验和制作线装书体验两部分。

  雕版印刷是最早出现的印刷形式,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公元868年刷印的《金刚经》,现藏大英博物馆。雕版印刷技艺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雕版印刷的全过程包括写样、上板、雕刻、刷样、印刷等。在雕版印刷体验活动中,参与者可以通过上墨、覆纸、印刷的操作过程,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

  中国古代的书籍经历了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册页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装帧形式。其中,线装是我国古代书籍最完美的装帧形式,最有利于书籍的翻阅与保护。二十世纪初,随着平装书的日趋流行,线装书籍逐渐走出历史的舞台。承载着中华文明与历史的古籍,被秘藏在各图书馆、博物馆的书库中,轻易难为世人接触。为使普通群众了解古籍,揭开古籍神秘的面纱,2012年5月,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曾举办过制作线装书的体验活动。体验者在古籍修复人员的指导下学习裁纸、捻纸捻、上书皮、订线、成书的全过程,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第一本线装书。

  今年,在第八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夕,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再次举办制作线装书的体验活动。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这项活动,了解古籍装帧形式,激发对古籍的兴趣爱好,在图书馆度过一段满含古韵书香的雅致愉悦的时光。

  二、“民间古籍‘品真鉴奇’及其保护方案指导活动”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不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起来的巨大精神财富和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人们瞭望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依据之一,更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东是文化大省,古籍藏量众多。大部分古籍收藏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藏单位,但民间也收藏有大量古籍。这些民间古籍收藏者多数缺乏古籍相关知识,对藏品的出版年代不清楚,对如何保护古籍所知甚少。为普及古籍知识,为民间收藏者答疑解惑,为提高公众对古籍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古籍保护意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山东省图书馆曾在2012年6月9日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举行了首届“品真鉴奇”鉴宝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民间古籍收藏者们带来了百余件藏品,与全国知名专家就藏品的版本及保护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四名专家认真品鉴,给出鉴定意见。整个活动持续了近四个小时,由于主办方组织得力,深得藏家赞许。此次鉴宝活动是公藏机构与民间收藏的首次互动,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电视台、生活日报、山东商报均进行了现场跟踪报道。通过这次鉴宝活动的举办,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引领更多民间古籍藏品走出了深闺,让百姓了解自己藏品的同时做好藏品的保护工作,提高了古籍保护意识,从而充分发挥了山东省图书馆作为十二大国家级修复中心之一的作用,使得中华文化典籍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及传承。

  今年的6月8日,时值全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山东省图书馆将继续面向全社会举办第二届“品真鉴奇”鉴宝活动。今年的鉴宝活动,将继续延续去年的方式并有所创新,除邀请知名版本鉴定专家、碑帖鉴定专家为广大古籍收藏者逐一鉴宝外,山东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专家还将现场为参加鉴宝的古籍量身定制保护方案,以利于其长久保存、保护。

  届时,山东省图书馆将打开大门,邀您与专家共品,伴文化同行,等待社会各界古籍收藏者们共赴一场“品真鉴奇”的文化盛宴。

  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