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举行海峡两岸“玄览堂”珍籍合璧展
|
|
新华网南京10月18日电(记者 蒋芳)18日,由国家图书馆、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南京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玄览堂珍籍合璧展”在南京图书馆开幕。三馆共选取了《玄览堂丛书》中的54种原典和复制书进行展出。明年该展览将移师台湾。
抗战时期,为避免国家重要文献流落异域,中央图书馆联络郑振铎等文人志士,利用管理中央英庚款董事会拨交的部分建筑经费,冒险搜购沦陷区书肆私家旧籍。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搜购旧籍不下十万余册,其中包括了4800多部、48000多册的善本古籍。郑振铎等人忧惧所购古籍在战乱转运中遭受损失,便从中挑选出一批具有史料价值的珍籍编为《玄览堂丛书》陆续影印出版,分初、续、三集,共收录珍贵古籍63种附8种。书名取自陆机《文赋》“伫中区以玄览”,暗含“中央”之意。随着历史变迁,“玄览堂”收录的珍籍如今大多被南京与台北同源两馆及国家图书馆分藏。此次,国家图书馆选取原典11种、南京图书馆20种参展,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也特意将所藏的23种原典仿真制成复制书进行合璧展出。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表示,郑振铎等先人搜购的图书古籍数量、质量非常高,几乎等于当时一个国家图书馆的规模。这批珍贵典籍第一次实现了合璧展,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可以告慰那些抢救古籍的先辈们,并且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
除了展出《玄览堂丛书》及其原典之外,本次合璧展还通过史料还原了中央图书馆成立及抗战时秘密搜购沦陷区古籍始末。据介绍,中央图书馆1933年创设于南京,而“中央图书馆”这个名称第一次出现是在1912年在南京刊行的《临时政府公报》中,迄今已有100年的历史。在这值得庆贺的时刻,南京、台北同源两馆与国家图书馆携手办展,意义非凡。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主任曾淑贤透露,本次展览明年将移师台湾展出。同时台湾与大陆还将以此为契机讨论建立平台和机制,推动两岸图书馆资源整合,更多地进行展览、出版等合作事宜。
(新华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