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第四期全国民族文字古籍数字化培训班在呼和浩特市顺利举办

9月18日—19日,由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指导,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内蒙古大学联合承办的第四期全国民族文字古籍数字化培训班在呼和浩特市顺利举办。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民族文字古籍收藏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及民委系统的12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9月18日上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沛,内蒙古大学原副校长、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高光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张丽辉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原主任、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熊远明,国家图书馆原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志清,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副主任杨硕,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王红蕾出席仪式,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馆长何亚睿主持开班仪式。

1、致辞

开班仪式上,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共同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民族文化宫、甘肃省图书馆等25家图书馆及科研院所,捐赠了内蒙古重点古籍保护成果。该成果源自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与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联合整理的“四大名著”蒙译版珍贵古籍之一,是被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2、捐赠

此次培训邀请到来自国家图书馆、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内蒙古大学等单位的10位专家学者,围绕古籍数字化相关主题,以《挖掘古籍价值,赋能AI技术》《保护利用民族古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为例》《如何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做好新时代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与民族文字古籍保护工作》《民族文字古籍数字化整理与服务推广对策》《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相关研究进展》《关于整理出版转化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几点思考》《让铭刻类古籍活起来——以元代蒙汉文合璧碑刻数字化工作为例》《蒙古文古籍数字化历程——以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内蒙古地方古籍数字库平台”为例》为题,系统讲授了古籍数字化相关的政策和专业知识。

3、讲座

本次培训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中“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要求的具体实践,旨在统筹规划全国民族文字古籍的抢救保护与数字化利用,通过提升相关工作者的数字化专业能力,强化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水平,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提供坚实支撑。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