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本黄帝内经素问
(唐)王冰 注;(宋)林亿等 校正;(宋)孙兆 改误
精装16开
定价:360元
ISBN978-7-5013-8579-9

元后至元五年(1339)胡氏古林书堂刻本《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2011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011年,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刊本《黄帝内经》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记忆遗产。这一版本的《黄帝内经》,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早的《黄帝内经》刊本。
一、中医古籍中的璀璨明珠
在中医的悠久历史长河中,《黄帝内经》宛如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永恒的光芒,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被誉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它不仅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还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对后世中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而元后至元五年(1339)胡氏古林书堂刻本《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作为《黄帝内经》众多版本中的佼佼者,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它的出现,为我们深入探究《黄帝内经》的奥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原始资料,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古代医学智慧殿堂的大门。那么,这部元胡氏刻本《黄帝内经素问》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它的世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二、跨越千年的传承脉络
《黄帝内经》的成书传说充满了神秘色彩,相传它是黄帝与岐伯、雷公等上古医家的对话录,蕴含着上古时期的医学智慧。实际上,《黄帝内经》撰成于战国至秦汉间,为时人总结旧说而成,编撰者难以稽考。
《黄帝内经》之名,最早见于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班固《汉书 ·艺文志》著录 “《黄帝内经》十八卷”。历来医家考订及文献记载此书所谓十八卷,即《素问》九卷,《灵枢》九卷。
汉以后,《素问》单行传世,独立成书。《隋书 ·经籍志》记载有“《黄帝素问》九卷”。《素问》一书的各种早期传本已亡佚,流传至今多其注本。最早作注者为南北朝人全元起。
唐代宗时期,著名医学家王冰耗时十二年,对当时流传的《黄帝内经素问》重新整理、注释、补缀、编次撰注成书,析为二十四卷计八十一篇,流行于世。王冰的整理本《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研究《黄帝内经》的重要基础版本。
宋仁宗年间,校正医书局林亿、高保衡等人对王冰注本《黄帝内经素问》加以校勘,正六千余字,增注义两千余条,并由政府刊印颁行,成为后世《素问》各种传本之祖本。是书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演变,宋、金、元时主要形成两个版本系统,即二十四卷本和十二卷本。明清之际,又出现多种不同卷数的校注本,其所宗均未出王注林校范围。

到了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刊刻的《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则成为了《黄帝内经》传承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元胡氏刻本《黄帝内经素问》为现存十二卷本中最早的版本,且为全本,弥足珍贵。

三、内容上的“新刊补注”
在内容方面,元胡氏刻本《黄帝内经素问》相较于前代版本有着诸多增减与调整之处,充分体现了“新刊补注”的特色。

在文字校正上,元胡氏刻本的编者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对《黄帝内经素问》的原文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核对,纠正了许多错字、别字、衍文和脱文,使得文本更加准确无误。
注释补充也是元胡氏刻本的一大亮点。在前代注释的基础上,此本的编者广泛收集了历代医家的注释和论述,将其中有价值的内容补充到此本中,使得注释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编者还结合自己的医学实践经验,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些新的注释和观点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经典的内涵,也为中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元胡氏刻本在内容的编排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它将一些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使得篇章结构更加合理,逻辑更加清晰 。

四、独特的版本价值
元胡氏刻本《黄帝内经素问》版本价值极其珍贵。《黄帝内经素问》一书传世最早的版本是金刻二十四卷本,今残存十三卷,首尾均缺。又有元读书堂刻本,是保存完整的二十四卷本。而元胡氏刻本为现存十二卷本之最早版本,且为全本,弥足珍贵。此本于 2011 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引起了人们对中医中药的重新关注和认识。
该书字体圆润饱满,结构端庄稳重,给人一种古朴典雅之感。黑口、四周双边的版式也为书籍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增强了书籍的整体美感。此本体现了元代高超的刻书技艺,让后人在研读经典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印刷文化的独特魅力。

书中钤有“叶树廉印”“石君”“朴学斋”“南易”“归来草堂”“铁琴铜剑楼”等印记。可知此书曾经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叶树廉收藏,后经清末藏书大家瞿氏收藏,递藏有绪。


五、医学与中国文化的双重瑰宝
《黄帝内经素问》汇集了众多医家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黄帝内经素问》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 “顺应四时,养生有道”,提倡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的健康思想,这对于指导当代人如何养生、保健有重要借鉴作用。

《黄帝内经素问》蕴含着“天人合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辨证施治”“气血理论”“整体观与自我调整”等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于探究人与自然、疾病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造福百姓大众以及维护人类健康方面贡献巨大。

《黄帝内经素问》不仅是一部医学典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使者,它从多个角度承载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为我们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以及对生命与自然的认知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六、首次高精全彩影印,再现元刻本历史风貌
历经岁月的沧桑洗礼,元胡氏刻本《黄帝内经素问》存世数量极为稀少,成为了稀世珍宝。中国国家图书馆所珍藏的元胡氏刻本《黄帝内经素问》保存相对较为完整。此本书页略显泛黄,呈现着元刻本的古朴之美。部分版刻墨色轻重不均,个别地方墨迹污染、漫漶不清,略有遗憾。

此次高清全彩影印即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胡氏刻本《黄帝内经素问》为底本,此本曾收入《中华再造善本》线装影印。为了更好的保护这部珍贵的古籍,本次系首次高精全彩影印。本次影印对底本重新进行高精扫描和修图制作,选用高档超感纸四色影印,最大限度展现元胡氏刻本《黄帝内经素问》的历史风貌。

七、延续“国家珍贵古籍丛刊”系列精品制作标准
2024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启动《国家珍贵古籍丛刊》出版工作,根据“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国家珍贵古籍丛刊》从入选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典籍中遴选出“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较强、流传度较广”的存世佳椠为底本,尤其重视“尚未出版过的、版本极具特殊性的、内容脍炙人口的”善本,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经典性、珍稀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每一部典籍的正文前均设置书名页、牌记、目录等完备信息,著录内容包括作者及撰著方式、版本及朝代、馆藏机构、该本板框尺寸等,均依据文献学规范著录,由专家研究、考证和审定,为读者精确传达各部原典的关键信息;每种均延请国内研究该文献的权威专家进行解读,除对该典籍的基本形态作客观描述外,对作者和主题、内容作简要概况,并涉及后人评价等,同时对该文本的不同版本进行系统介绍,并详细阐释该版本的特点和收录情况等;各书目录力求详尽至原书各层级章节,部分诗文集子目编辑至篇名,目录在各卷次以下详列各卷所收诗文辞赋篇名,读者可从目录一览全本框架,并快速浏览和检索相关篇目,便于读者阅读和使用。
《宋本周易》《元本孟子》《宋本曹子建文集》《宋本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等已于2024年底面世,获得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