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学徒成长记 |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传习所风采

往时:促装焕新,珍典守护

福建师范大学是我国建校较早的师范大学之一,虽僻处东南一隅,但以罕觏宋拓、珍稀元明善椠、历代名人书画及较为完备的珍贵地方文献,在东南沿海高校图书馆中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福建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已成立专门修复组。为进一步推动古籍修复与保护工作,福建师范大学于2021年建设校级古籍保护中心。为满足科学化、规范化的古籍修复需求,投入建设400平方米的修复空间,包括修复工作区、气密杀虫区、水浴清洗区、书画修复区、恒温恒湿纸库区等功能区域,并配备先进的低氧气调杀虫系统、大漆案、超纯水机、纸浆补书机等专业设备。同时,升级完善馆藏品保护设施体系,购置恒温恒湿系统、漏水报警系统,营造稳定安全的古籍典藏环境,有利珍稀文献长久妥善保存。

今朝:有凤来仪,妙法传递

2023年底,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支持下,福建师范大学正式获批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传习所,传习所以培养古籍修复人才、传承修复技艺、推动古籍保护研究为主要目标,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古籍保护体系。

传习所荣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导师王金玉担任指导老师。王老师以精湛的技艺与严谨的工匠精神,引领弟子深入古籍修复之堂奥。学徒们循古制、敬师礼,立志承续古法精髓。一年来,王老师倾囊教授立轴装裱之妙,册页制作之巧,以及板结古籍揭裱之精。具体实操时,王老师从纸张的韧性、厚薄、纹理、色泽等细节入手,教导学徒精准挑选修补用纸;浆糊调配环节,她以丰富的经验示范面粉、淀粉的调配,详细说明不同修复步骤所需浆糊的浓稠比例;她亦耐心教授棕刷、排笔、马蹄刀等工具的规范使用方法,并根据环境温湿度变化灵活调整装裱策略。王老师以系统性传承与创新性实践相结合,推陈出新,解决修复难题。

来日:破茧成蝶,初心秉持

过去一年里,在王金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传习所学徒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技艺,思想认识与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全方位锻炼与提高。传习所同时积极开展古籍保护推广活动,组织了古籍修复技艺体验、碑帖传拓、书样装订等多元互动项目,如“古籍书样花式装订体验”“书香墨韵·版上鸿迹——雕版印刷工艺体验”等一系列深受欢迎的体验课程,传播古籍保护知识,激发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热情。

展望未来,传习所师生将秉承初心,在王老师的带领下,不断深化修复技艺和理论研究,探索技艺创新之路,切实提高古籍保护修复能力。恰是“楮墨生辉处,芸编焕彩时”。

供稿: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