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薪火相传 守正创新:重庆图书馆入选第二批国家古籍修复中心

2025年2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名单,重庆图书馆成功入选,是重庆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文博单位。

从1个到11个

重庆图书馆的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它为纪念抗战胜利而生,收藏的第一批古籍也是抗战中流散的无主之书,因此从立馆之初就致力于抢救古籍,极为重视古籍保护和修复,一直设有文献修复岗位。但囿于修复人才培养困难,面对45万册古籍馆藏,修复工作举步维艰。直到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国家发展古籍保护事业的坚定决心和巨大投入,给足了各省市“干成事、干大事”的底气。

2007年,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在重图挂牌成立,并着手筹建专门的古籍修复中心,立下“争创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的目标,在新馆中为其预留了场地。当年唯一的修复师许彤肩负重任赴京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第一期培训。这一趟,她不仅带回了系统全面的古籍修复技艺,带回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修复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和运行经验,还带回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配发的“白手起家大礼包”——纸浆补书机、压平机、修复纸等一大批设备和耗材。

重图古籍修复中心成功起步,并迅速步入了“快车道”:2008年,重图成为国务院颁发首批“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2010年,重图与古籍修复专家赵嘉福先生结缘,2013年修复团队正式拜入其门下;2014年荣获“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5年,成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重庆传习所”;2017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完成古籍普查,并出版《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一;2018年,取得“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2019年,推动古籍修复技艺加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并成为该项目保护单位……截至2024年,重图共有222部馆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动全市古籍保护工作有序、规范开展。

修复团队从1人扩张到11人,形成以“60后”为带头人、“70后80后”为主力,“90后”为储备的人才梯队。其中,专业技术高级职称4人,从业10年以上4人,2人具备研究生硕士学历。修复师许彤也成长为受到业界广泛认可的修复专家,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聘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导师,执教重庆、河南、黑龙江三个传习所。

起高原 争高峰

重图古籍修复工作这十七年飞速发展的历程上,处处铭刻着赵嘉福先生的名字。得赵老真传,重图继承了他技艺全面的特色。除了传统的古籍修复以外,刻、拓、裱、修复“一条龙”逐渐成熟,成为全国古籍修复技艺最齐全的图书馆之一。

赵老要求每一位修复师在学艺中树立“取法乎上”的理念。年轻的修复师必须掌握多门技艺,队伍整体水平上“高原”,资深修复师要在此基础上争当“高峰”,至少发展一门专精技艺。多年苦心培养、严格要求带出的修复团队成为重图古籍修复工作的基础支撑。十余年来,修复成果涵盖古籍线装书、舆图、碑帖拓片、民国时期图书、档案文献、书画等多种类型。

另一方面,第一阶段古籍普查结束后,重图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选中,作为全国碑帖拓片普查的试点单位,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摸清全市碑帖拓片的“家底”,为全国推行打好基础。双管齐下,碑刻传拓技艺逐渐发展为重图古籍修复工作的闪光点。

除了修复室和涉水工作间外,重图还专门开辟了一间“碑刻传拓修复室”。修复室内陈列有平面碑刻16通,配备了移动大墙和裱桌,是重图展示碑刻传拓技艺、开展专业培训的主要阵地。

在这个阵地上,重图多次承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的面向全国图书馆界的专业培训;与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合办两期传拓及拓片修复装裱培训班,被盛赞为“高、精、尖”的专业培训,还面向重庆地区文博单位组织了两期古籍修复技艺培训班。

不仅如此,在赵老的带领下,修复团队长期为区县公共图书馆、华岩寺、各大高校等碑刻拓片收藏单位提供文献保护与修复技术支持,开展修复人员培训,拉动地区古籍修复事业发展。

创新渊源有自

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推进,国内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动古籍修复行业的规范化发展。重图第一时间跟进学习、贯彻执行。同时,主动适应文物保护的各类框架。按照国家中心的统筹规划,坚持技艺传习的动态管理,做到高标准计划、高质量推进,目标任务清晰、责任落实到人。2018年获得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后,尝试项目化管理,以项目带人,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修复事业。

一方面,结合修复团队和古籍普查团队的综合力量,为其他古籍收藏机构提供古籍保护方案咨询或文献修复服务。除了公共图书馆系统,还先后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银行重庆分行、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合作。

另一方面,与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联合打造传拓技艺专业培训品牌。2018年双方合作的古籍传拓技艺培训班向民间古籍爱好者敞开大门,赢得协会领导“高、精、尖”的高度评价。2019年,再接再厉举办提高班,也收获一致好评。培训班的大受欢迎侧面反映出社会大众对古籍修复的关注和民间力量参与行业发展的浓厚兴趣,令重图大受鼓舞。

重图还尝试发挥技艺门类较为齐全的优势,在古为今用方面做出了多种尝试。

一是开展原生性保护,为古籍活化保驾护航。比如,为“刘伯承及其捐赠图书展”“联合国文献省亲展”等文献保护成果展览设立修复项目,修复用于展陈的文献。又如,《种福堂公选温热论医案四卷》修复项目、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修复项目则是为满足古籍数字化和复制出版做准备。

二是传统方法复制可移动文物,便于文创开发和对外交流合作。重图发挥自身技艺特长,从碑刻、传拓到装裱完成“一条龙”制作,复制珍贵拓片十余种,作为重庆市对外文化交流的礼物,向外国友人展示我国书法艺术和古典装帧的魅力。

三是每年“一大三小多日常”,展示古籍修复技艺魅力。古籍修复技艺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杰出代表,技艺手法本身也具有一定观赏性。近年来,重图策划了两场展览,分别以古籍修复技艺基础知识、赵嘉福老师及其弟子的修复成果为主题开展专题宣传。更多的是借助阅读推广活动,形成了每年“一大三小多日常”的宣传频率。

经过多年提炼,重图总结出一套“组合拳”,准备了传拓、雕版印刷、手抄经典等互动体验项目和古籍修复、碑刻等技艺展示项目,根据活动不同的受众需求排列组合,重点展示我国古代图书印刷出版的发展脉络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丰硕成果,揭示传统技艺中蕴含的科技基因。每年的规定动作包括“一大”,即重庆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牵头的“世界读书日暨重庆读书月”大型主题活动;“三小”,即重庆市文旅委主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重庆文化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心与重庆市大中学校联合举办的“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

此外,重图还为以本馆为活动阵地的“格林童话之夜”和覆盖重庆市各区县的“蒲公英梦想书屋”等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品牌配备了充满童趣的雕版,培训相关人员掌握雕版印刷技艺,借助常规化、高频率的少儿活动,从小培养少年儿童对古籍保护的认知。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吸引了《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重庆电视台等媒体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古籍修复技艺的社会影响力。

从2007年成立古籍修复中心开始,经过十七年努力,重图终于在2025年2月达成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的目标。但就在2024年底,一直引领重图向目标进发,为我国古籍修复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赵嘉福先生仙逝,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古籍修复技艺传承千年。相比之下,每一位修复师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转瞬即逝,但始终奔涌向前。一代又一代人用短暂的生命共同汇成了这条长河。赵老从业逾六十年,流尽了所有心血。他的作品、他传授的技艺和他的精神永远留在重图和重图每一位修复师心中,留在重庆地区古籍修复技艺传承的血脉中。

重图将谨记赵老嘱托,在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这一条新的起跑线上,以更加坚定的步伐重新出发、不懈奋斗,切实发挥示范和区域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全国古籍修复专业化水平,助力古籍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重庆图书馆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