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荐书丨《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

《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

主编:郝春文  

副主编:荣新江、方广锠、赵声良、张涌泉、郑炳林、伏俊琏、张敏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定价:1880元(精装全二册)

ISBN:978-7-5326-6224-1

内容介绍

《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为一部大型专科辞典,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大辞典》(1998年版)的全面修订。按照专业性、全面性、世界性和时代性的要求,充分吸收20世纪末以来海内外敦煌学研究成果,修改完善原有词条、附录,增加新词条、新附录和新门类,主要包括敦煌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和考古、宗教、学术史7大部类,各时代艺术、历史地理、佛教典籍、政治、军事、天文历法、语言、文学、著作、人物等68个门类,收录词目12000条,图版1200余幅,总篇幅400余万字。

与第一版相比,新增词目5000余条,新增图版700余幅,新增字数160余万。主要增加20世纪以来重要的敦煌学考古成果类词条;增加20世纪末以来重要的敦煌文献刊布或整理成果类词条;增加旧版未收录的1994年前已存在的和20世纪末以来重要国内外敦煌学相关学术组织、学术会议、展览类词条;增加现代科技在敦煌学研究与保护应用类词条;增加当代重要的国内外敦煌学人物类词条;增加敦煌古代历史相关的人、事、物类词条;增加旧版未收录的重要的其他门类词条,如:碑铭赞、科技、尊像画等类。

大辞典全方位总结、反映了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当代敦煌学的最新成果,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敦煌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利用现代技术,链接数字资源,在书前插页中的经典石窟及壁画图片旁,添加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数字敦煌”,以欣赏、了解动态的影像内容,感受敦煌艺术的无穷魅力。

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大辞典》,出版于1998年12月。该辞典第一次以工具书形式,全面总结了20世纪敦煌学的研究成就,是一部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知识性;既具有总结性、又具有开创性的大型专科辞典,堪称20世纪敦煌学研究的一座里程碑。该辞典不仅在学术界和辞书界获得好评,曾获得国家图书奖等奖项,还因为它既是每个敦煌学研究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同时是社会各界了解敦煌学的最佳入门书而受到读者的欢迎,出版后不久就销售一空,后来加印发行。还被译为韩文在韩国出版。

然而,该辞典出版距今已有20多年,其中之绝大多数资料和信息截止于1994年底。而最近30年来,国际敦煌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时至今日,《敦煌学大辞典》中的很多词条都需要根据新的成果进行修订,还有大量新的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需要增补。所以,全面总结1994年以后国内外敦煌学研究成果,编纂新版《敦煌学大辞典》,以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早在2005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就曾提出过对《敦煌学大辞典》进行修订的动议。但因敦煌学不仅涉及人文及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还涉及数学、天文和医学等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修订的组织工作异常繁杂。所以我一直犹豫,不敢出面牵头。2018年4月,经张涌泉教授牵线,上海辞书出版社指派总编辑张荣编审专程从上海赴杭州,与我和荣新江、张涌泉两位教授面议启动修订《敦煌学大辞典》事宜。这次见面让我看到了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诚意和决心,再加有荣新江和张涌泉二位的鼎力支持,所以当天晚上我们就议定推动《敦煌学大辞典》的修订工作。2018年7月14日,借在西华师范大学召开敦煌学会议之便,《敦煌学大辞典》修订工作第一次会议在南充召开。会议讨论了《敦煌学大辞典》修订草案、编纂细则等事项,确定修订后的《敦煌学大辞典》书名为“《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2019年2月17日,《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编纂工作会议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召开。这次会议讨论并原则确定了《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编纂实施细则、新增词目选收标准以及主编、副主编人选等重要事项,标志着辞典修订进入了实施阶段。

修订《敦煌学大辞典》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吸收1994年以后海内外敦煌学研究成果,修改完善原有词条、附录,并根据需要增加新词条、新附录或新门类,突出权威性、专业性、全面性、世界性和时代性,全方位总结、反映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当代敦煌学的最新成果。

权威性可以说是对专科辞典的基本要求。为保证《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的权威性,我们要求参加修订和增补词条的作者都应该是该领域最优秀的学者,力求最大限度地将30年来敦煌学各个领域最有价值的新成果吸收到新版中。专业性是指全书要符合辞典规范,用准确、流畅、简明的语言,将各学科、各领域的专业知识以词条的形式展现出来。全面性指新成果和新信息的涵括范围包括三个方面,即时间跨度上从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发现至今,跨越一百二十多年;内容上涵盖敦煌学所涉及的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地域上则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敦煌学研究。世界性本来已经包括在“全面性”中,但因为敦煌学从一开始就是一门国际性学问,而且最近30年来,参与敦煌学研究的已不限于法、日、英、俄、美等国学者,在韩国、印度、丹麦、瑞典、加拿大、匈牙利、比利时、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也都有数量不等的学者在从事敦煌学研究。所以,《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进一步突出了敦煌学的“世界性”特点,以推动国际敦煌学的发展。任何学问都会具有时代特征,敦煌学也不例外。进入21世纪以来,写本学等新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的提出和应用,给敦煌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所以,本次修订充分关注了敦煌的时代性,尽可能地将使用新理论、新方法、新范式的研究成果吸收到《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中。体现时代性还包括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新版在彩色插页中选取重要条目的重要图片,制作了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数字敦煌”,欣赏该图像的动态影像。

《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的编纂工作得到了敦煌学界的大力支持,是中国全国敦煌学者通力合作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学者是参与编纂的核心成员,这些人多数参与过《敦煌学大辞典》的编纂工作,对近30年国内外敦煌学的发展情况也比较熟悉。属于继往开来的中坚力量。同时,着眼于未来《敦煌学大辞典》修订工作的传承,此次修订有意识地邀请了部分70后、80后出生的中青年学者参加,以使修订工作的薪火在未来可以传递下去。

经过五年的持续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的编纂工作。新版计收词条12000余条,比上一版增加5000多条。至于修订的词条,所占的比重就更大了,约百分之七十的原有词条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修订。第二版全彩印制,共收彩图1200余幅,比第一版的123幅增加了近十倍。由于增加的词条和修订的词条占比极大,第二版的篇幅也增加了很多,达到了400多万字,比原来的241万增加了160多万字。以上数据说明,我们的修订工作完全达到了反映百年敦煌学最新研究水平、总结敦煌学最新研究成果的预期修订目标。全彩印的《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将以崭新的面貌奉献给读者。

我一直认为,完成《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的编纂,是我们这一代学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也是敦煌学继往开来的重要标志。我们期待未来还会有《敦煌学大辞典》的第三版、第四版,乃至永远,我国的敦煌学和《敦煌学大辞典》能够世代相传,延绵不绝。

郝春文

二〇二四年四月七日

书影

来源:古文字微刊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