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九)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线上古籍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精神,认真做好全区各级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宣传工作,响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组织开展了全区晒书活动。

本期晒书单位为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晒书内容为馆藏托忒文《西游记》线上展览。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造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时强调,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根据国家古籍整理保护条例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关于特色文献信息服务基地建设规划,建立了蒙古文古籍展阅室,收藏了二千多种珍贵的蒙古文古籍文献,其中大部分为稀世罕见的孤本或善本,是全国民族古籍文献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样板基地。

本次线上展览古籍为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藏托忒文《西游记》。

《西游记》,(明)吴承恩撰,(清)罗卜桑尊瑞译,清中期竹笔抄本,梵夹装,存二卷(三至四),2020年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这部经卷字体优美,采用朱墨套写的方式,每章首页四边都有精美的佛像和彩图,颜色鲜艳,非常亮丽。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之一,也是“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体现了惩恶扬善的主题。该书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广受国内外读者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这部托忒文《西游记》涵盖了语言学、文学、文化、历史、版本学、文献学以及艺术等多个领域,为古代蒙古语文字、语法、词汇及书写习惯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对《西游记》的版本研究和版本谱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与文字学、版本学与文献学、艺术与审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翻译过程中,不仅保留了原著的文学精髓,还融入了蒙古民族独特的文化和审美观念,促进了文化传承和交流。 

供稿: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