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图书馆召开第九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
|
|
9月6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召开第九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12家古籍收藏单位携手向社会和公众继续开放一批古籍数字资源。本次发布是国家图书馆建馆11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精神。
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出席会议并致辞。参与联合发布单位代表及来自国家民委、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华书局等单位的专家和在京中直单位代表参会。会议由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主持。

发布会上,国家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南京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海南省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德州市图书馆、重庆市北碚图书馆、济宁市图书馆、泸州市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等12家单位新增发布古籍资源7085部(件)。本次资源发布之后,全国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源将达到13.9万部(件)。其中由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里的专题资源库达到26个,发布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5万部(件);44家单位发布古籍资源超过3.4万部(件)。
座谈会上,发布单位代表分别介绍了本次发布资源的特点与价值。与会嘉宾对联合发布古籍数字资源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认为图书馆在古籍资源共享方面做出了表率,民族文字古籍收藏单位也积极拓展资源发布渠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大家还围绕古籍数字资源建设与合作服务机制、古籍数字化成果共享方式、古籍数字化标准规范、智慧图书馆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下一步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宝贵建议。

近年来,党和国家关于古籍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等文件为在新起点上继续推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深入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秉承“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宗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坚持公益性基础上,依托丰富馆藏不断加大古籍数字化发布力度,同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国各古籍收藏单位纷纷响应并推进所藏古籍资源的开放共享工作。这种基于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互联网共享资源的方式,让读者和研究者可以足不出户查找和阅览古籍资源,是中华古籍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华古籍资源库”已成为全国古籍资源类型和品种最多、体量最大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发布平台。该项目于2023年获得世界互联网大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典型案例,并在乌镇进行了现场发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继续联合各古籍存藏单位,优化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和合作机制,做好古籍数字化成果共享服务,并依托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个性化古籍知识服务工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来源:国家图书馆通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