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进行“晒书”,是我国一项传统习俗,也是我国藏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活动。古人为保护书籍,常将书拿出翻晾,以防潮、防霉、防虫,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曝书”传统文化习俗。

△(晋)郭璞注《穆天子传》卷五,明万历刻本
为响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组织开展以“书藏有象 勒石不朽——广西石刻文献展”为主题的专题展,通过拓片、古籍、方志等实物,循着石刻的踪迹,感受广西的石刻文化。
石刻,是中国文字表达载体之一,是以石为载体,用雕刻的方法记录信息的文献形式。大致有摩崖(直接在山体平面上磨平后刻石)、碑、碣等形式。石刻文献以其书写材料质地坚硬而具有保存信息固定、可传久远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纸质文献的不足。

△桂林龙隐岩宋代摩崖《元祐党籍碑》等
广西石刻,自秦代迄民国各时期多有留存,遍布桂林、融水、柳州、宜州、桂平、容县、南宁等广西全区近80个市县。可统计收集的广西全区石刻达3000多件,其中桂林有近2000件。形制包括原件尚存的摩崖、碑、碣、牌坊等,还有些石刻原件今已不存,但经拓片、整理抄写而得以留存,内容涉及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

△(清)谢启昆纂《广西通志》,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

△(清)谢启昆撰《粤西金石略》,清嘉庆六年(1801)铜鼓亭刻本

△(宋)王象之撰《舆地碑记目》,清抄本

△(清)李光暎撰《观妙斋藏金石文考略》,清刻本

△桂林独秀峰南宋摩崖《鹿鸣宴劝驾诗》拓片

△融水真仙岩南宋碑刻《易祓真仙岩亭赋》拓片

△柳州柳侯祠碑刻《荔子碑》拓片

△宜州南宋摩崖《宜州铁城颂》拓片

△容县南汉碑刻《五百阿罗汉记》拓片

△桂平西山摩崖《题诗并序》拓片

△南宁清代碑刻《杨芳阅王文成公石刻题诗》拓片
广西石刻史料呈现了一部积淀于石上的文明史,保存和传承着广西文化。历代文人志士与能工巧匠在一块块石头上留下的文字,不仅是宝贵的史料资源,也是地方艺术文化的底蕴体现。

展出时间:2024年8月10日—8月23日
展出地点:广西桂林图书馆临桂总馆四楼古籍阅览室
那些刻在石头上的历代文字,历经千年,栉风沐雨,展现着历史的温度,见证了古人的印记,书写山水与人文结合的千年传奇。
桂小图精选了桂林石刻收录进数据库“云端”,方便各位读者随时随地进行赏读。
您可以登录广西桂林图书馆官方网站,点击如下方图片所示的“桂林石刻”图片处,即可用广西桂林图书馆读者证账号密码进行登录浏览。

您也可以点击下方图片直接跳转数据库,用我馆读者证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桂林石刻专题资源库精选桂林历代具有代表性石刻,通过石刻原文、说明,配合石刻照片、拓片、视频、VR以及专家学者相关石刻研究,较为系统展现桂林石刻文化。
该专题资源库包括摩崖岁月、寻迹觅踪、翰林子墨、邺架之藏、拓片赏析、身临其境等6个栏目,整合记录有历朝历代桂林石刻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源。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