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记录、传播文化,需妥善保管。然而,古籍纸张脆弱,书害颇多,譬如虫害、霉菌。于是,香草辟虫、七夕曝书等保护措施随之产生。
何为曝书?
曝书指在晴天将书籍、字画置于不见太阳处晾晒。曝书既能保护古籍,又能清点书目、欣赏珍本,是集整理、收藏、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保护手段。曝书在西周就已出现,长期作为七夕习俗存在,而今虽因图书馆高新技术运用失去了原始功能,但仍然具有文化意义。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各省古籍保护中心和各古籍收藏单位,于2024年7—8月在全国广泛开展“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平湖市图书馆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积极响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号召,弘扬传统文化,结合地方特色,选在立秋(8月7日)这一天,举办“宋韵文化 曝书香事”晒书活动。

南村书堆曝书
南村书堆是东湖八景之一,以书为名,以书闻名,在此“曝书”,可谓以书彰景,以景应书。


宋代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发展,催生宋代文人烧香、点茶、插花、挂画四般闲事。
宋人在宗庙、宴会、节庆等多种场合用香,坐香车、佩香囊、吃香食,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爱香。更有官方藏书机构馆阁举办曝书会,展示秘阁珍藏,举办盛大宴会。
今天传统晒书活动,灵感即来自两宋的这一段书“香”往事。
讲史
平湖市图书馆古籍部小游老师,精心备课,娓娓道来,为大家讲述宋代文人雅事,讲解香文化演变,以及宋时曝书活动的形态。


晒书
平湖市图书馆挑选了十余种有关香文化的馆藏古籍,大家随着老师,手捧古书,来到室外长廊,把它们一一端正地摆在晒书桌上。晒书亦是赏书,大家“装备”好,小心翼翼地翻“叶”端详。




“这本是哪个朝代的?”“这些圈圈点点,是古人读书时边读边句读。”“雕版印刷与铅活字印刷,差别还是蛮大的。”大家边翻书边兴致勃勃讨论,沉默无语的古籍里深藏着无尽的鲜活话题。


制香
晒书之后,平湖市图书馆古籍部沈老师为大家示范艾草蚊香棒以及篆香的做法,提点做香的难点。大家聚拢在老师桌台边,仔细观看,认真听讲。


大家迫不及待地在机器中填埋艾草,拉动木棒使艾草棒成型,做得快的读者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模具中耐心填满香泥,板子剔除多余部分,按压,脱模,精巧美观的篆香就产生了,大家由衷喜悦。

本次活动中,大家品香、赏花、饮茶、曝书,在燥热的夏日沉下心来感受古人的雅趣。随着科技进步,图书馆逐步实现恒温恒湿的保存条件,曝书的实用性在今日逐渐演变为纪念性,活动不仅是晒古籍,更重要的是晒记忆、晒文化。
来源:平湖市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