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佛典浙韵——浙江大藏经文化展”在浙江图书馆隆重开幕

6月13日下午,“佛典浙韵——浙江大藏经文化展”开幕式在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五楼典籍陈列厅隆重举行。展览由浙江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径山禅寺共同主办,浙江大学图书馆协办,浙江省佛教协会提供顾问,以纪念《径山藏》刊刻435周年,彰显浙江佛教典籍文化的深厚底蕴,增进公众对汉文佛典的保护和利用意识。

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主任鲍秀英,浙江图书馆馆长、党委书记胡海荣,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培训部主任秦萌,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方丈光泉,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月真,浙江省博物馆原副馆长蔡琴,余杭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袁水良,余杭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郑妙元,桐乡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沈云波,浙江省佛教协会秘书长金幸祥,杭州市佛教协会秘书长胡胜军,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研究员李际宁,天津市图书馆研究馆员李国庆,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韩松涛等出席,杭州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径山禅寺方丈戒兴主持。参加开幕仪式的还有各组织单位、佛教协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信众等。

胡海荣馆长在致辞中提到,佛教典籍是中华古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汉文大藏经更是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汉传佛教世代菁华的积累,虽然属于宗教著作,但其内容还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不仅在中国,还对整个汉文化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指出,浙江在大藏经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南方系大藏经中的诸多刻本就与浙江精湛的雕印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浙江图书馆等省内各级各类古籍藏书单位,积极开展古籍经典阅读推广和大众传播工作,努力践行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出的“两创”方针要求,本次展览不仅展示大藏经文化,也展现浙江悠久的印刷文化发展史,助力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韩松涛主任作为学者代表发言。他回顾了浙江大学图书馆与《径山藏》自1947年以来的结缘历史,并积极鼓励各位学者在这次研讨会上加强对《径山藏》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推动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光泉会长代表浙江省佛教协会发表致辞。他强调了大藏经作为佛典总集在佛教典籍的保存和佛教文化的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浙江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继续深化对佛教典籍的研究,挖掘其内在的精神价值,为现代社会提供智慧和启迪;二是加强佛教古籍的保护工作,通过数字化等现代技术手段,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长久保存和广泛传播;三是积极探索佛教文化的活化利用,通过各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佛教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四是加强佛教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浙江乃至中国佛教的国际影响力。

鲍秀英副部长致辞并宣布“佛典浙韵——浙江大藏经文化展”正式开幕。她在致辞中表达了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对大藏经文化的重视,并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径山藏》作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几代人历经200多年不懈努力传承的智慧结晶,这次展览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了解《径山藏》的契机,促进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其文化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二是浙江是我国佛教工作的重点省份,也是数字化改革开拓引领变革的先行地区,在佛教典籍数字化方面已积累一些经验,这次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进一步激发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三是将建设更加系统完善的佛教典籍数字化工程体系,向崭新的时代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生动讲述中华文明的故事,绘就文化传承发展的新画卷。

此次展览汇萃了浙江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大学图书馆以及径山禅寺的珍藏精品,此外,安徽博物院分享了其珍藏的北宋海盐金粟山写本大藏经资料。这是浙江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大藏经专题展览,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与同时在杭州径山万寿禅寺举行的“佛典浙韵——径山藏文化特展”一起,全方位纵深呈现浙江历史上大藏经刊刻过程中的版本演变与汉传佛教藏经的文化传承,彰显浙江在佛典传播与刻造方面的重要地位,展现了浙江悠久的书籍刻印历史和高超的雕造技艺。展览将持续至7月31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展览名称

“佛典浙韵——浙江大藏经文化展”

展览时间

2024年6月13日至7月31日

展览地点

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五楼典籍陈列厅

主办单位

浙江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径山禅寺

协办单位

浙江大学图书馆

顾问单位

浙江省佛教协会

参观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