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 合力赓续中华文脉》入选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6月8日上午,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在辽宁沈阳举行。活动主题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由国家文物局、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沈阳市人民政府承办。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出席活动开幕式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姚爱兴,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慧晏,沈阳市市长吕志成出席活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陆进、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彩云出席并分别主持活动。

开幕式上,公布了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第六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名单,举行国家宝藏(启蒙奠基)系列纪念币发行仪式,开展“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主题讲述、“文明时刻”文物传播项目推介,并为“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揭幕。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为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颁奖。

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和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 合力赓续中华文脉》入选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为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的重要作用,2021年6月,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字节跳动正式启动“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古籍活化与利用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掀起古籍保护、文物保护、社会力量、科技力量深度交融的新时代篇章,成效斐然。

(一)关注文物本体,结合国家重大项目,重点支持古籍修复。项目以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为牵引,结合战略实施要求、藏品的破损情况以及历史、学术和艺术等多维度价值,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10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完成修复珍贵古籍104册件。其中包括《永乐大典》“湖”字册、《大清律例附例》(满文)、《西夏文佛经扉画》《永类钤方》以及黄河舆图绘本、样式雷图档、碑帖拓本等,涉及纸质文献和丝织品等不同材质和中医药、文学、宗教、少数民族文字等各类型珍贵文献。

(二)注重传承保护,加强修复人才培养,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先后在云南省图书馆、天一阁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举办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籍修复师107人参加培训,同时修复了彝文文献《查姆》、天一阁藏珍贵古籍、国家图书馆藏翁氏藏稿等一批重要古籍。

(三)聚焦古籍活化,深挖古籍内容资源,培育活化古籍利用生态。项目联合西瓜视频推出首部中华古籍活化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在新媒体平台发起的“#寻找古籍守护人”“#全民晒书”等话题,联动专家、平台创作者以知识讲解、绘画、复原美食等形式普及古籍知识,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21亿次。

2023年5月16日,“同心护珍宝 聚力续华章——‘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成果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全面呈现了项目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合作过程中的收藏单位、公益组织、科技企业的各自发力和借力共赢,充分展现了行业与领域的结合对于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古籍“破圈儿”、共谋古籍类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和显著成果。

为焕活馆藏典籍文物,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国家图书馆从古籍文物文创开发的角度探索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化人、以文传声的新路径。2019年6月重新组建全资馆属企业——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深度揭示馆藏古籍文物价值,打造集创意产品策划、设计、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仓储物流、商业授权的全产业链开发路径;培育国家图书馆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等线上全域电商,搭建包括自营文创空间、全国经销商、景区、特色书店等在内的线下营销生态;探索从产品开发到文化综合体业态培育的新发展道路,积极开展“文化+旅游+商业+地产”的探索,建设并运营国家图书馆国图文创空间、天津国图·津湾文创空间、湖州国图文创馆等复合文创空间超过8000平米,其中“国图·津湾文创空间”获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年度最美书店”等荣誉。

中华民族以文字记录历史,以典籍传承文明。我国古籍资源丰富,国家图书馆更是海内外中华典籍的重要收藏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图书馆发挥“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价值作用的谆谆嘱托。全民共守民族瑰宝、合力赓续中华文脉、发展典籍文创事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古籍活起来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也是古籍类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