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脉匠心 | 精修细补 再现经典——保护修复篇(1)
|
|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藏有古籍及传统装帧形式的民国图书共计40余万册,其中善本达4万多册,有130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我馆古籍以明清刻本为主体,亦不乏唐人写经、宋元刻本,以及名家稿钞本、批校题跋本和手札、舆图、版画、石刻拓片等文献,品类可谓齐全。历史条件的因缘际会,使我馆古籍形成了教育史料、地方志、清词集、闺秀集、通俗文学等馆藏特色。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建成了占地200平方米的古籍修复室。在这里,修复人员有序开展馆藏破损文献的修复以及古籍修复技艺的传习等工作。
为引领读者了解我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展现一代代图书馆人集腋成裘般积攒的古旧资源珍品,我馆精心策划“文脉匠心”栏目,通过系列视频揭示古旧文献的寻访采购、保护修复、整理入藏以及研究利用,让读者走近古旧文献,传承经典文化。
精修细补,再现经典——保护修复篇(第1期)走进古籍修复中心
馆员简介:葛瑞华,200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古籍修复相关工作。
背景小知识
裱案工艺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裱案由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修缮的专家师傅们驻馆现场制作,采用中国古代建筑 “一麻五灰”的传统工艺,细工慢活,耗时八月始完工,美观又实用。

一麻五灰地仗分层示意
(《知识就是力量》2023年第10期刊载)
板墙制作
在国家级修复专家张平老师的指导下,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修复人员一步步糊制完成板墙,亦耗时八个月。板墙根据北方气候特点设计而成,方便耐用。
修复用纸
十多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修复人员持续前往安徽等地考察手工纸制作情况,在此基础上,陆续购入竹纸类、皮纸类、宣纸类等手工纸,细类达一百多种,可满足修复中对不同纸张的需求。
视频及文案出自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策划 \ 古籍特藏部办公室
旁白撰写 \ 葛瑞华 肖亚男
现场拍摄 \ 索骄 由新 肖亚男
出镜 \ 葛瑞华 刘若楠(学生助理)
后期制作 \ 索骄 由新
文案 \ 古籍特藏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