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第二十八期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培训班掠影(一)

3月25日,第二十八期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培训班在南京图书馆正式开班。本次培训是古籍修复技术提高班,以实践操作为主,计划在4周时间内,指导学员修复一部古籍。同时每周安排两次理论课,邀请国内多位古籍修复专家,围绕古籍修复的重点难点进行专业授课。目前培训进程已顺利过半,前两周的理论课主要围绕修复档案的建立、修复粘合剂选择、染纸、脱酸等内容展开。

图1 谢谨诚老师授课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谢谨诚以“图书馆古籍修复档案记录规范探讨”为题,以国图为例介绍古籍修复档案发展历史,并由此阐释记录古籍修复档案对修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介绍业内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学员们记录修复档案提供参考;通过列举档案实例,讲解修复档案记录工作的要点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课程基于实践出发,为学员们提供规范化工作参考。

图2 崔志宾老师授课

图3 刷染演示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崔志宾以“传统染色在古籍修复中的应用”为主题,结合重点修复项目的配纸染色实践经验,向学员系统介绍了常用植物染材种类与操作要领、不同国画颜料使用时的优劣、色彩原理在调色中的应用、涂布加工纸制作等理论和实际研究,并现场展示了不同染材在纸张、丝织品上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学员做出提升色牢度、上色均匀度等的可行性建议。在实践课环节,崔老师带领学员体验了浸染、拉染、刷染三种常用传统染色技法的规范操作,并讲解了工具使用、染液制备注意事项等实用技巧。

图4 肖晓梅老师授课

图5 学员修复指导

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肖晓梅老师的授课题目为“纸质文献修复常用粘合剂性能比较及其应用”。她总结归纳了古籍修复常用的粘合剂,对其性能作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不同破损类型古籍选择适配粘合剂的方法及具体的操作建议。浆糊是修补古籍的关键粘接材料,浆糊的质量直接影响所修书籍的质量和寿命。肖老师详细讲解了浆糊的原料选择与制作过程,并归纳了三点要求,即黏性适中、浓度可调、安全可靠。

图6 邢雅梅老师授课

山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邢雅梅以她修复的《退想斋日记》为例,讲解古籍病害案例分析。邢老师从病害类型分析、档案编写、翻拍照片讲起,再到修复方案的确定、配纸染色、分析检测、修复工具,事无巨细地同学员们分享了整个修复流程。确定修复方法是该修复项目的难点,邢老师一开始制定了三套方案,“跟大补小”法、“金镶玉”法、“接书脑”法,经过反复实践对比,并与多位专家交流探讨,最终决定采用“接书脑”法。整个修复过程遵循“整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保留了原书大小不一、拼接各异的原始特征和粘合剂的原始状态,同时也缩短了修复时间,提高了修复效率。

图7 丁峰老师演示脱酸液调配

南京图书馆馆员丁峰讲授了古籍修复中的纸张脱酸问题,结合现场演示,详细说明了书叶清洗,脱酸溶液pH值分析,脱酸溶液的选择、使用方法及优缺点,书叶局部脱酸、整体浸渍脱酸和单叶冲洗脱酸等内容。

图8 培训现场

修复专家们的细致讲解、耐心指导,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有学员表示修复档案是整个修复工作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通过此次培训,全面了解了修复档案填写规范,受益匪浅。还有学员认为,配纸、脱酸、粘合剂的选择等都是修复前期准备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各位老师的讲解既有理论也有自身实践经验,非常实用。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培训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对今后修复工作的开展有很大帮助。

供稿: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