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脚踏实地稳步推进,推动古籍普查与保护双飞跃

长期以来,广西坚持积极开展古籍普查和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广西古籍保护计划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全方位保障。自2008年11月广西古籍保护中心挂牌以来,广西古籍保护中心最终完成了全区45家收藏单位2.7万余部古籍的普查登记工作,全面掌握了广西古籍的数量、版本、分布、保存现状等基本情况,标志着广西古籍普查和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撑起制度架子,搭好人员班子

2007年古籍保护工作方兴未艾。面对这一全新的工作带来的挑战,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召集专家,积极研究对策,拟定了《广西古籍普查工作方案》,对古籍普查的范围、对象和内容进行了明确,设定了普查工作机构、任务分工、步骤和要求,为广西开展公藏机构汉文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2008年,广西古籍保护中心根据原文化部的统一部署,正式在全区范围内启动古籍普查工作。

随后,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广西古籍保护中心建立了广西古籍普查平台,为系统化、科学化、高效化的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随后相继建立了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广西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明确了定期召开全区古籍保护工作会等举措,为全区古籍普查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 2008年广西古籍普查工作培训班

古籍普查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了解决基层古籍收藏单位人才紧缺的问题,2008年3月,广西古籍保护中心举办了首次全区古籍普查工作培训班,25家单位的44名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为后来的普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普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广西古籍保护中心在国家中心的支持下,先后举办了第十三期全国古籍普查培训班、全区古籍普查等级培训班等古籍普查业务培训班,并组织全区古籍收藏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区外进修,累计有40多个古籍收藏单位的16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各类培训,一支覆盖全区的普查工作队伍逐渐成形,为古籍普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人员保障。

由广到细,分层次开展普查工作

从2007年至2017年,广西的古籍保护工作者十年磨一剑,通过自行登记和派员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克服各种客观不利因素,摸清了广西古籍的“家底”,形成了一支能力强、毅力坚、定力足的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在普查过程中,各单位还想方设法改善古籍存藏条件,加强库房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随着全区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完成,广西的古籍保护事业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双飞跃。 

开展“初筛”,摸清基本情况。广西古籍收藏单位分布较散,情况各异, 古籍保护工作发展不平衡,摸清全区古籍存藏概况是开展普查的首要任务。广西古籍保护中心采取先广泛了解情况再重点普查的工作方针,从2008年开始, 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全区各公藏单位现存古籍品种、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存环境进行了初步登记,基本完成了二级以上古籍的普查。2009年底,广西古籍保护中心通过古籍普查平台,简易登记了800多部古籍。

通过在前期“初筛”、走访交流,基本摸清了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古籍公藏单位在普查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广西古籍保护中心开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深入推进重点收藏单位普查工作,同时对基层收藏单位进行业务考察和指导。

紧抓“关键少数”,确定平台提交数据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桂林图书馆和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是广西三大主要古籍收藏单位,广西古籍保护中心在开展基层指导的同时,重点紧抓“关键少数”,率先解决“主要矛盾”。


▲ 2011年广西古籍保护工作厅级联席会议


▲ 广西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赴容县图书馆协助古籍普查


▲ 2019年联合广西大学图书馆开展“古籍保护你我同行”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

2011年,广西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对《中华古籍总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卷》的编纂工作进行了协调,确定了上述三馆古籍普查平台提交数据的模式,为全区古籍普查工作的广泛铺开和深入推进夯实了技术基础。随后,广西古籍保护中心完成了古籍收藏单位实验数据的提交和审核工作,桂林图书馆和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按计划完成了与广西古籍保护中心的普查平台同步配置实验。2013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桂林图书馆和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相继完成了馆藏古籍普查工作,对广西基层古籍普查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八方有“难”,中心支援,积极协助基层开展工作。广西古籍收藏基层单位普遍存在古籍普查人员力量薄弱,数据著录不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对此, 广西古籍保护中心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积极联系各基层单位,采取“以练促训”、业务骨干到基层图书馆“跟班指导”的方式,开展实地带教示范和帮扶。从2008年至2013年,广西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组多次赴自治区档案馆、北海市图书馆、钦州市图书馆、灵山县图书馆、陆川县图书馆等1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协助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2014年,全区完成了24299部古籍的普查登记工作,广西古籍存藏概貌已然浮现。


▲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 2020年3月“走读广西”线上古籍推广活动——从古籍中寻找广西“三月三”的古老记忆

齐心协力,完成普查工作最后冲刺。2016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与广西桂林图书馆派员到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藤县图书馆等19个古籍存藏单位帮助其开展古籍普查,共完成普查数据1750条,广西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胜利收官。

出版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加强古籍保护宣传推广

在普查登记工作完成的基础上,作为《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组成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普查登记目录》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出版,是广西古籍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标志着广西古籍普查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 2021年10月广西古籍保护中心召开第四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专家评审推荐会

普查是古籍研究和整理的基础,在普查登记完成后,广西的古籍整理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古籍普查为广西古籍分级保护实现良好开局,广西古籍保护中心迄今组织了4批《广西珍贵古籍名录》评审工作;广西9家单位所收藏的84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体现广西古籍保护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文献《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系列图书已经出版3部,收录了入选前三批广西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372部,反映了全区古籍精品的概况;《芸阁菁华——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珍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文集(2008—2018)》等文献的出版,也体现了全区在古籍整理研究方面的突出成果。

在古籍普查的基础上,广西古籍保护中心积极开展古籍保护宣传工作,至今已举办古籍专题展览、讲座、体验活动、线上展近40场,参与读者3万多人次,推出的“芸帙叶香——广西壮族自治区藏国家珍贵古籍展”“中国古代文献展”“体验雕版印刷品读古籍善本”和“游学广图匠心传承”古籍修复技艺体验活动等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有效宣传和普及了古籍保护知识,提升了公众古籍保护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值得一提的是,“走读广西”线上古籍推广活动之“古诗中的广西山水”“寻找广西‘三月三’中古老的记忆”“大美桂筑——广西古建筑展”“云上飘来美衣裳——广西世居民族传统服饰展”,以及清乾隆内府写南三阁四库全书本《文苑英华》、古籍修复染纸技艺、纸·氤书香——广西贡川纱纸的前世今生等线上晒宝活动阅读量频创新高。如今,全区各古籍存藏单位已经将古籍保护和利用作为工作重点,将与古籍保护相关的活动、合作、交流作为行业亮点,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成为常态,古籍保护工作从神秘走向开放,契合了合理开发即科学保护的新理念。

古籍保护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艰巨工作。广西古籍保护中心将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在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古籍保护工作中继往开来,永续薪火。

(说明:本文文字和图片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提供)

来源:中国文化报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