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首届古籍保护人才发展论坛分论坛——高校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研讨会暨研究生论坛成功举办

2023年12月16—17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南京艺术学院承办的“首届古籍保护人才发展论坛分论坛——高校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研讨会暨研究生论坛”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

来自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南京艺术学院等10余家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合作院校的专业负责人及师生、古籍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出席会议。 

一、开幕式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沛、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捷在开幕式上致辞,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勇军主持会议开幕式。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捷教授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作为全国最早开设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高校,南京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从2005年创立至今,发展形成了本硕博三个层次的较完整的立体办学格局。办学近20年以来,共培养500余名古籍保护修复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国家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南艺贡献。张捷教授在致辞中感谢主办方对南艺的信任和青睐,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捷致欢迎辞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沛在致辞中指出,古籍保护是一项长久的事业,源源不断的古籍保护人才加入,是文化传承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文化强国、人才强国的具体举措,也是对首届“古籍保护人才发展论坛”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发言中肯定了南京艺术学院在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特别感谢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对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举全省之力的支持。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沛致辞

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馆长陈军教授致辞中阐明了江苏省丰富的古籍资源与健全的古籍人才培养体系,总结了江苏省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实施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代表公共图书馆感谢所有培养古籍保护人才的高校为古籍保护事业发展给予了不可或缺的支撑。 

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致辞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原善本部主任沈津先生特地发来视频致辞,就培养古籍版本鉴定人才作发言,强调了培养古籍版本鉴定人才离不开高手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古籍收藏量大的图书馆有其天然优越的成才条件,人才更应放到大环境中培养训练,如通过大型项目的实施,大量接触古籍,唯有实践方能出真知。他勉励专业人员要抓住机遇、有所选择、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原善本部主任沈津视频致辞

二、主旨报告

研讨会邀请到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刘家真教授,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图书馆副馆长杨光辉研究馆员,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伯岳教授,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周旖副教授,四位专家做主旨报告。

刘家真教授以《重在保护,贵在传承与创新——我看文化遗产保护》为题作第一场发言。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方面,二者相辅相成,而其传承与创新,贵在传承文化遗产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与保护文化遗产技术的创新,指出如今需要拓展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教学的领域。 

刘家真以《重在保护,贵在传承与创新——我看文化遗产保护》为题做主旨报告

杨光辉研究馆员以《论古籍保护人才培养——以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为例》为题,从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中机构建设、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享。提出在机构设置中发挥多学科融合优势、社会实践中开拓视野眼界、社会服务中提高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品质。 

杨光辉以《论古籍保护人才培养——以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为例》为题做主旨报告

姚伯岳教授发表的《古籍传承性保护之我见》认为,当今需要形成古籍传承性保护与古籍原生性保护、古籍再生性保护三足鼎立的架构,并提出了在交叉学科这一新增学科门类下设立“古籍”一级学科的设想,从而扩大古籍保护的主体范围,强化古籍保护学科体系,建立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长期机制,促进古籍的有效利用。 

姚伯岳以《古籍传承性保护之我见》为题做主旨报告

周旖副教授从《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讨论了能力体系构建的依据、中山大学人才培养实践、学科与专业的关系三方面内容。着重解读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硕士构建的一套聚焦培养具备修复整理能力、活化传承能力、保护管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四力”体系的科学内涵。 

周旖以《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题做主旨报告

三、研讨会

下午研讨会分为两场,会议分别由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姚伯岳教授、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历史文献部主任陈立主持。

第一场研讨会中,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研究馆员庄秀芬介绍了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与思考,提出今后发展需充分发挥现有“三位一体”人才培养途径、以高校为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加强宣传和推广、拓展职业上升渠道、利用社会力量培养古籍保护人才;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版本学家艾俊川先生分享了个人做版本鉴定的体会,指出鉴定过程中既要读书,更要读版,以书籍实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版面、理解版面,加上文字资料的佐证,就可以得出接近真相的答案;江苏省作家协会一级作家、藏书家薛冰先生分享了复刻饾版拱花的经验,以及在民间收藏古籍普查中,高校学生做编目整理实践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陈立阐述了从江苏实践看古籍保护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设,以劳务派遣的方式,引进古籍修复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体现馆校合作的“产学研”效益的南图特色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刘强就学校古籍保护专业的学科依托平台、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存在问题在会议中进行了交流;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副教授周余姣汇报了天津师范大学古籍原生性、再生性、传承性保护人才分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方案;南京栖霞寺监院净善法师在发言中向关心并帮助栖霞寺古籍保护工作的各单位、各高校表达了感谢,并认为在当今如此重视古籍保护、文化传承的时代,通过大家齐心努力,古籍保护的事业一定会越来会好。

第二场研讨会中,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南京大学图书馆、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南京艺术学院八所学校的专业负责人,分别代表所在学校对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或分析存在问题,或提出宝贵意见,形成了诸多新的观点与共识。

四、研究生论坛

17日上午,研究生论坛顺利召开。会议中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沛致辞表示,期待参赛研究生在此次论坛中充分展示年轻一代的学术水平、研究热点、创新能力、以及关于现实的实践和思考,充分展现古籍新生代的担当和风采。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孔庆茂教授作研究生论坛论文征集初审及比赛规则说明。

本次论坛以古籍保护理论与实践探讨单元、古籍修复单元、古籍策展与社会服务单元主题,共征集到来自复旦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7所高校古籍保护专业研究生的论文33篇,最终入选25篇。

此次高校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研讨会暨研究生论坛就高校古籍保护与修复相关专业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教学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研讨,在热烈的讨论中交流经验、达成共识;加强了高校古籍保护与修复相关专业研究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拓宽了学术视野,提高了科研能力,对于做好古籍保护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