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水磨功夫修纸上千秋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

淡淡的糨糊味、清脆的锤击声、细微的翻纸声……走进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古籍修复技术教室,如同来到一个手工作坊,时间也仿佛放缓了脚步。

11月7日,省图书馆、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办的“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学生实践基地”和“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甘肃传习所人才培养基地”在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揭牌,并同步启动甘肃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这是馆校合作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只有亲身经历过其中的不易,才能理解书的历史,对‘有典有册’的尊重以及‘书于竹帛’的敬畏。”省图书馆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的老师向学生集中示范了古籍装帧等专业修复技术,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学院的同学们围着老师,认真听、仔细看、用心学。古籍修复课让同学们对古籍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近距离接触到一本古籍从无到有的生命历程,拆书、染纸、裁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标准和一丝不苟的细心。师带徒这种传统的方式与学校的教学研究相结合,使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古籍保护实践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来源:新甘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