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与服务实践案例》赢得国际荣誉
  11月7日,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正式发布。30位来自全球的各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从涉及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案例中,评选出13项理念契合度高、国际影响力大、普惠价值突出、展现形式丰富的精品案例。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报送的《构建中华古籍的数字网络家园——“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与服务实践案例》成功入选,作为近年来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的精彩典范之一亮相乌镇。在发布展示会上,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作为案例发布人,现场讲述了中华古籍在数字世界焕发新生的故事。

  古籍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为满足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国家图书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工作。特别是自2007年开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秉承“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推进古籍数字化和资源开放共享,于2016年正式发布“中华古籍资源库”。采取边建设边服务的方式,有效整合馆藏资源,积极与国内外古籍收藏机构合作,通过征集、受赠等方式,一大批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在“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通过互联网提供学界和大众使用,在全球范围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古籍资源的真正共享,让全世界感受东方文化恒久弥新的魅力。

  “中华古籍资源库”面向全世界公益发布甲骨、敦煌遗书、宋元明清善本、永乐大典、碑帖拓片、民族文字古籍、老照片、年画等全文影像子库24个,几乎涵盖中华文明各类型珍贵文献,资源总量超过10.3万部/件,2640万拍,1013TB。其中,最吸引专家评委的是“中华古籍资源库”中的各类国际合作项目。例如,国际敦煌项目是古籍特藏文献数字化国际合作代表性项目。作为发起机构和主要合作机构之一,国家图书馆联合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收藏机构,利用统一平台发布敦煌西域文献,其中国家图书馆发布总量达23.5万幅,占全库总量的40%,在各合作机构中居于首位。通过国际数字化合作项目,发布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法国国家图书馆、日本永青文库等海外收藏机构收藏和捐赠的古籍资源176万幅。这些基于中华珍贵典籍的国际交流合作,不仅实现了捐赠者以中华古籍服务全球读者的捐赠意愿,还有助于国际学者了解世界各地的中华古籍收藏情况,构建了网络空间中华文化共同体。

  特别是“中华古籍资源库”2020年全面提升读者服务效能以来,实现免注册、免登录阅览和全库统一检索、高清呈现,系统访问速度显著加快,读者访问量呈几何级数上涨,近三年访问量累计达3亿人次,成为目前古籍资源类型和品种最多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发布平台,使读者利用图书馆古籍资源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中华古籍资源库”的珍稀性、系统性、快捷性,有效缓解了古籍藏与用的矛盾。其价值不仅在于保存古籍本身,更在于以开放共享的姿态,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获取中华典籍知识的平台。在“中华古籍资源库”的带动下,全国各古籍收藏机构积极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的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在线开放共享宋元善本、明清古籍、碑帖拓本,以及大量地方志、家谱等贴近社会文化生活需求的特色古籍资源,累计超过2.8万部(件)。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借助此次入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的契机,进一步加大古籍资源共享发布力度,通过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核心和文化共同体,实现中华珍贵典籍的跨时空传播,让古籍走入大众心灵,在数字世界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为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中发挥更大作用贡献力量。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